本帖最後由 阿達金田一 於 2021-9-21 06:52 編輯
的確...如果真的有遊戲需求...至少要 中階等級的PC
PS:
先說一下每個人對顯卡的定位可能都不一樣...
若先不考慮現在顯卡的漲價的問題
有錢人可能沒 2萬 不算 高階 , 1萬只能算中階 , 中上 1萬5
(拿 power 來說就是 180w~200w 起跳)
一般人可能 1萬左右...就覺的很好
(像我這種...因為我根本沒用過破萬的顯卡)
那 中上階 大概 6000~8000
這類大概是 120w~160w 的顯卡...
中階 4000~6000 , 90w~120w
不過我個人分顯卡等級...看瓦數 和 型號
像 NV 的 xx50 xx60 xx70 xx80 xx90
50 對我來說就算中上階了... 60中上 ... 70高階 ... 80 90 超高~頂階
有錢人大概就 高階80 90 , 中上70 , 中階60 ... 60 以下沒用過
所以我說的 中階 是以我自己的定位...
有遊戲需求又要穩...要能撐久一點...2萬5 以上跑不掉
光 cpu + 顯卡...中等的就好...可能就要 1萬5 up
(看偏重 例如 cpu 6000 顯卡 10000)
再加其它的東西 ...
cpu + 顯卡 用中等的...考慮整體...其它也不能太差
MB Power Case 散熱器 , 再加 RAM SSD ... 等等
這些加一起大概也是要 1萬5 up
MB 3000 up
power 3000 up
case 2000 up
ram 2000 up
SSD 2000 up
散熱器 1000up , 3000up (水冷)
全加一加 3萬 up
當然這是自選組裝
所以如果要考慮 CP 省點錢 , PC套裝就會好一點
例如
6000 左右的 cpu
10400F 或 11400F 的套裝
power 550w 是基本起跳
MB 可以看一下...如果考量未來加 RAM ... 找 4 DIMM
SSD 這些通常就是主流等級...
通常這類套裝本來就是針對基本的 遊戲 需求 + 顯卡自選
550w 我個人覺的 可以搭到 120~160w 中階~中上階 的 顯卡
當然如果只看能不能裝...要上高階顯卡也是可以 300w 以內應該都能用
不過我個人喜歡扣個 100w~150w ...
所以 550w 要是我最對多會搭到 200w 顯卡
當然 這種套裝 ... 除了 CPU 外...其它硬體要說多好...也說不上
只能說是搭的剛剛好...標準而以
如果不差錢...對品質有要求...就不推薦...最好自選組裝
像 10400F 16G 550w 套裝...今天查一下 1萬4 ~ 1萬6 左右
搭個 10000 左右的顯卡 1660 ~ 2060
大概 2萬4 ~ 2萬6
當然要扣錢...極限CP
之前才說了一個 11400 8G 500w 套...
還比 10400F 16G 550w 便宜
才 $10900 加個 8G RAM 也不到 1萬2
搭個 8000 顯卡... 全部 2萬
但 11400 套裝 這種...除了 CPU 之外...其它也就是能用就行
其它方面就不要求了...例如 未來擴充性 , usb 數量 , 一些硬體規格 ... 等等
像這種 RAM 大多只有 2 DIMM (像 A10 或 我這種本來不到萬元的套裝...都 2 DIMM)
power 基本是白牌
所以搭顥卡...我個人覺的 120w 差不多 , 如果只看能不能用 250w 以內的吧
至於 SSD ... 那種情況是正常
因為 SSD 本來就是那樣
又不是 HDD 那種是用 磁性儲存...壞也是慢慢壞 ( 除了刮軌 )
SSD 寫入次數到了一定程度...基本就快掛了
能看到檔案只是 SSD 的 映射表 沒壞 ... 但映射的磁區壞了
其實 HDD 一樣也會有 copy 檔案 是壞的情況...我就遇過
不過那種情況 磁區狀態 其實已經很差 ... 算是壞軌了
只是 磁性儲存 如果壽終正寢 ... 也是慢慢壞...copy 是時好時不好
我遇到的那次就這樣...我備份轉移時...比較重要的檔案還一個一個檔案 copy
copy 完 還看一下 CRC32 + 測試(解壓) 看有沒有 copy 壞
(散檔...其實 7zip 也可以對 目錄 或 多個檔案 做 CRC32 ... 只是這樣...其中一個檔壞了...還要是一個一個查)
還好檔案主要都是一些 遊戲 的 壓縮檔
其它就比較沒有什麼重要的檔案... 一些 程式軟體 什麼的壞了也沒差...上網下載就好
所以 SSD 除了系統...我就是拿來 灌遊戲 ... ( 遊戲安裝本體 或 壓縮...放 HDD )
然後 SSD 要撐久一點...使用上... SSD 剩餘空間越大越好
SSD 用來灌遊戲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不玩...就可以砍了...不要佔空間
一般的 SSD TBW ... 是看整體的空間 , 同等的 SSD 越大的 TBW 越高
而 平均寫入 也是以 理想(理論)值 來看
(另外有影響的還有 寫入放大...不過這裡針對 寫入次數 )
例如
某牌某型的 120G , 40TBW , 同級的 240G 是 80TBW
另某型 500G , 350TBW .... 1000G , 600TBW
那如果 240G...
其中 佔用不砍的資料...有 50% 也就是 120G , 只有 120G 空餘
那 240G 的使用上...其實大概也就是 120G 的理想狀態
所以 SSD 真的不適合放 資料 ...
要拉 平均寫入 就是不能長時間佔用...所以只適合放遊戲 (加快遊戲讀取而以)
不玩的遊戲就砍了...把佔用磁區釋放出來
說個最不理想的情況...就比較好理解
240G , 佔用 120G .. 這部份磁區 寫入不到幾次
都不砍...寫入只用剩下的 120G 平均寫入...
所以 240G, 80TBW 佔用 50% 不砍...使用上...大概只能看齊 120G, 40TBW
那假設 120G 寫壞了...
通常 SSD 壞區到到一定程度...有的就直接鎖起來
(幾% 或是 容量多 我是不知道...看各家廠商設計吧)...
但...佔用的 120G 的 磁區 還是只寫入幾次...狀態良好
這樣算...使用壽命算砍一半以上
如果 平均寫入...有一個比較好的狀態...
寫入次數...正常大概可能只寫入 一半
以 TLC SSD 來說...大多也就 1000次寫入
MLC 大概 3000次
QLC 大概 500次
SSD 的 SLC MLC TLC QLC ...依製作技術...有差異
有的 MLC 可以 5000次 或 1000次 ...TLC 也可以到 2500次
( 參考 https://kknews.cc/zh-tw/game/5jvol2k.html )
所以越是後來的 xLC ...
其實越是要依靠 大空量 和 SSD晶片的平均寫入控制技術
但要發揮 平均寫入...你要有可以寫入的剩餘空間
所以 SSD 要避免塞到爆 ...那怕不像浪費空間...最後也留 10%~20%
然後其它 佔用 空間也要偶爾砍了釋放
一樣以上例 240G 50% 佔用 120G
依情況...把原本 50% 原地複制...去佔用 剩餘的 50% 120G
再砍原本佔用的 50% ... 那釋放出來的空間就是只寫入次數的部份...
不過就一般人來說...使用上那會這麼斤斤計較...
所以主要還是靠 SSD晶片控制 ...
留一定的空間... 檔案不要太長期佔用 ... 讓晶片可以 拉一拉 平均寫入
(不然就是要 長期佔用的檔案 偶爾 原地複製一份...再砍掉原本的 ... 讓檔案換個佔用的磁區 )
所以 SSD 最適合灌 系統... 系統要更新, 偶爾也要重灌
其次放遊戲...但只放當下有在玩的...
只要長期不玩的...砍一砍...或移到 HDD...
如果 遊戲 本身比較不吃 讀取 狀態... 遊戲放 HDD 也是可以
像 PC RAM 16G ... 那 8G 以下的遊戲放 HDD
其實對 讀取 來說一般還好...只有一開始讀...要讓 系統 做 快取 ... 之後讀取通常都很快
像我就是部份遊戲在 SSD 部份在 HDD
SSD 剩餘基本留 20% 以上
其實我 SSD 會習慣分割2區 ...其中1個基本不用...
例如
480G SSD 實際上大概能用 450G ...1分區 400G 分出來放遊戲 (留 20% 大概 80G)
另1分區 50G 基本不用 ... 也不是都不用...大概就放個 WinPE + Win備份
頂多再放一些 軟體 或 Driver 的安裝程式 ... 就不放其它東西
系統用 SSD 也是這樣 120G , C: 100G , 剩下 1xG 放個 WinPE + Win備份
其實SSD 也不是不能長期佔用...主要是 剩餘空間 不要太常寫入...把寫入次數用光
因為可能壞個 5%~15% ...SSD 就鎖起來了...好一點的還能讀不能寫...慘一點可能都不能讀
其實就遊戲來說...寫入相對來說其實算不上多...而且就算有...通常檔案也不大
因為遊戲寫入...大多就存檔 ... 而且很多是儲存在 個人文件 ( C:\USER\xxxx )
如果 SSD 放遊戲 一天平均...寫入不到 10G ( 習慣良好其實可能 5G 都不到 )
那怕 TLC ... 剩餘 50G, 寫入 1000次來算 ... 50Gx1000/10G = 5000天...
當然這是理想值...打個折 2500 天 ...再考量 寫入放大 , 溫度 , 環境...等等 ...所以再打折 1200天
1200天 這應該算低估了... 2000天應該還是穩的
所以有良好的使用習慣...SSD 其實也還好用個 4~5年應該不是問題
當然如果是 QLC 300~500次...剩 50G ... 一天寫 10G ... 600~1000天... 2~3年差不多掛
所以就放遊戲...來說...剩餘 50~100G
只要不是常常寫入...其實正常使用...大概都能用到過保固吧
而且 SSD 一般也是會有 OP
https://kknews.cc/zh-tw/digital/xenvja8.html
https://www.kingston.com/tw/ssd/overprovisioning
所以如果使用上不是很頻繁的寫入...其實可能空間留個 10%...也是夠了
其實偶爾用 CrystalDiskInfo 查一下 SSD 狀態...看一下寫入...感覺快不行就要換了
像我
系統 用 KINGSTON SHFS37A120G 120.0 GB ... MLC 應該用有 6年 以上
用時 32304 小時 , 寫入 10123 GB , 讀取 15006 GB , 狀態 93% , 壞區 0 , 重新定位 0
遊戲 用 ADATA SU650 480.1 GB ... TLC 目前用 1年9個月
用時 99xx 小時 , 寫入 953GB ( NAND 寫入 832G) , 讀取 6447 GB , 狀態 100% , 壞區 0 , 重新定位 0
最大抹除 27 (1B) , 最小抹除 1 , 平均抹除 7
感覺還能用很久...
補充一下... SSD 的磁碟重組(最佳化) ... ( win8 後的 )
這推測應該是做 Trim (主要應該是 Trim 的 垃圾收集 )
https://www.crucial.tw/articles/about-ssd/what-is-trim
不過一般情況下 Trim ... 系統本身就會自動處理 (大概 1個月來1次)
Trim 不宜太常... 但也不能都不用...
個人覺的 1~2個用 來一次 差不多
寫入不頻繁...其實可以久一點再來一次 Trim
win10 預設的重組(最佳化) 排程好像是 1個月 吧...不過我是關閉
(關 重組排程 主要是不想要自動的重組 HDD)
但是 Trim 系統本身就會處理...所以那怕關 重組排程
系統其實 Trim 大概還是 每個月 都會來1次 ... 所以 Trim 是基本不用管
如果 SSD 有寫入需求...找 OP 大一點的
一般的 SSD OP 大概 7% ... 找 28% 的來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