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NoName Team 電腦資訊討論區

 找回密碼
 我要註冊
搜索
查看: 6369|回復: 9

[分享] 最近幫我哥組的電腦 原價屋-貨到付款 2021-9-18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1-9-20 18:00: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阿達金田一 於 2021-9-20 18:49 編輯

純經驗分享...非評論



這裡應該沒有不會自己估電腦的網友吧
如果有...基本上...新手可以參考 huan 的 youtobe 影片... 我覺的這個 youtober 解說不錯...
【Huan】 電腦菜單怎麼配? 分享我的經驗思路 Budget PC Setup Guide
【Huan】 15000元高CP值電腦怎麼配? 菜單分享

所以主題不是要說硬體...配的如何啥的...就 萬元入門機...有啥好說的
只要說一下購買過程 和 心理感想

因為 疫情+懶(我哥懶...我也懶)...
所以第一次 宅配 貨到付款
9/10 下單
9/11 來電確認
9/17 黑猫集貨
9/18 送到

9/11 來電確認 ... Case 亞碩 PM N91 沒貨了...改用 PM N9
其實 9/10 估價網頁 是 是 PM N91+CWT 450w ... $1290
然後 9/11 就變 PM N9+CWT 450w  ... $1290
N91 N9 這個只是 前置面版 不同...其實差不多
( 我去年1月...買的PC 就是用 N9 )
普通標準的 上置 power ATX  Case  , 然後 原價屋 有搭 Power  CWT 450W
今天 9/20 看... CWT 450W 大概沒了...現在變成搭 N9 + 偉訓 500w ... $1490

其實我現在 入門等級PC...大多買 原價屋PC套裝
因為自己估怕出問題(主要是出問題要也跑...很累)...
除非真的沒附和自己想要的... 就算要自己估...也是會參考PC套裝

其實如果我哥真的沒什麼要求...
搞不好我可能就直接用 A10管理者 350W
那個 PC套裝...最多加條 8G RAM 加到 16G

華碩【A10管理者】I3-10100/華碩H410/金士頓8G/512G PCIe M.2 SSD(具內顯), $8790 ★
CPU:INTEL I3-10100四核心(含內顯) / 金士頓 8GB DDR4-2666
主板:華碩 PRIME H410M-K R2.0
SSD:威剛 SX6000 M.2 PCIe SSD 512GB
機殼:YAMA A10/ATX + GUARDIAN 350W

其實 6 7 月之前還有個 10管理者 (前面沒A)...價格好像一樣
只是差在 SSD 是用 256G ...
Case 好像是用 亞碩(哪型忘了) + power 500w  (哪牌忘了)

A10 簡單一點說 就差在 power 用歹瓦數少一點的... 但 SSD 給你用大一點的
其實看需求 ... 如果沒升級需求也不會加顯卡  350w 就夠
SSD 512G 大一點反而好一點

然後他又要可以玩 Android 模擬器
單純 Android 模擬器 比較看 CPU
但如果加上 手機遊戲app ...這就要看了什麼遊戲了
真的畫面畫質比較好的遊戲...也要吃顯卡
這還是以 單開 來說

然後 顯卡 .... 現在大家也知道...有夠貴
去年我自己的 PC套裝 搭機 $2000 RX560 4G ... 現在感覺有爽到
CPU: i3 9100F
RAM: 威剛 DDR2666 8G , 另加 8G
SSD: 威剛 SU650 480G
Case+Power: 亞碩 PM N9 + CyberSLIM 沃格斯 Vector 550W
顯卡: RX560 (搭機$2000)
全部大概 $10500 左右

現在差不多等級 GT 1050 2G 也要 $4000 (其實個人覺的比 RX560 4G 略差一點)
差一點的 GT1030 也要 $2500 up
GT 1050ti 4G 倒是比 RX560 好一點 ... 快 $5000

我哥的需求 簡單一點的說...
要能穩穩的玩 Android 模擬器 ... 最好能玩一下遊戲
ok... 18000
12000 (找 RAM16G 550w PC套裝) + $6000 顯卡( GTX1650 )

我覺的這差不多只能算 "遊戲"入門等級 ... RTX2060 都沒用上
12000 主機...大概也是 10100F~10400F 而以

只是我覺的...目前遊戲來說...如果只看夠不夠力... CPU 還好... 主要還是吃顯卡比較重
例如
我這台 9100F+RX560
steam 天命2  ... 畫面針對性的設定一下
1920x1080 ,  渲染 80%... 其它設定大多是中...部份高(材質..)...部份關閉或低(像影深 動態模糊...)
基本穩 60FPS 部份場影才會掉到 4x FPS
不過我這個老花眼+近視眼
45FPS ~ 60FPS 我基本看不出來
30-45FPS 才會比較有感...但能接受
所以 天命2...玩起來基本不會感到不順...
要穩 60FPS ...渲染 67% 大概就可以...這其實差不多等同 1280x720 渲染 100%

CPU 主要差在...如果你要用久一點... CPU 就挑好一點...撐久一點...
不然只看當下的遊戲 10100F 就夠了...穩一點 10400F
像 天命2  9100F 負載大概是 40% ~ 80%來回跳... 平均 60% 左右
CPU 夠不夠力...就是...只要不是 100% 負載 ...基本都是夠
只差在好一點的 CPU 負載比較低而以
也就是說...就算以後的遊戲...負載多一點...也還在夠力的範圍內
當然會調系統的...像我 win10 完全放空待機...負載只有 2% 不到
背景主要也就 comobo 防毒...只要不是掃毒情況下...也不吃 cpu
讀取檔案時的 即時掃毒 comobo 一般也吃不到 2% 吧

如果灌一些有的沒有的程式大多...或是背景運行的程式太多... CPU 還是用好一點的比較夠操

扯遠了...1萬8...嗯..我哥錢不夠 (主要是不想花那麼多)
嗯...那顯卡先不買...那要挑有內顯的 10100 或 10400 套裝
只是 10100... A10 只有 350W 雖然也不是不能加顯卡
但我是那種習慣 Power 瓦數多估算...不要剛好好
350w ... cpu 10100 我覺的如果要加顯卡... 如果沒有大多的 SSD HDD USB裝置
最多用 75w(GTX1650) 顯卡 就差不多了...
450~500w , cpu 用 10100 , 120w ~ 160w 的顯卡
我就覺的差不多
可能有人覺的還很夠力...不過我覺的 power 久了也會越來越沒力
現在剛好...到時可能就不夠力了

因為考慮可能以後要加顯卡... 套裝 A10 的 $8790 350w ( 再加 8G RAM  大概 $9690~9790 吧)
就不在考量內...

8月時...其 10400 還有套裝(當時 intel 套裝大多 10xxx) ...好像 8G RAM 12xxx  再加8G 大概 13xxx
其它MB 什麼的比較好一點好像是用 B560M ... power 記得好像是 500w 還是 550w
我也有推薦...我哥說考慮
然後我就說...不然參考 A10 的規格...自組
就是我主題最上面那個 ... 會比 A10套 貴一點 ... 大概 700~800
不過 power 可以用 450w...這是考慮以後可以加 顯卡 (不然直接用 A10套裝 就好)

然後我哥繼續考慮...
其實我覺的要嘛就是等 市場恢復 在說
要嘛就 顯卡先不要 內顯先加減用...先買來用
(反正我是覺的其實也夠他用...頂多某些 anroid 遊戲 fps 低一點而以 )

然後到 9/10 ... 10400套裝 沒了大概都賣光了...
9/10 ... 我哥不想考慮(不想等)了...A10 是不考慮 ... 10400 沒套裝了
所以也只能 自選組 不過同樣規格比 8月...整體大概降個 $100 左右
當時也還沒有 11400 套裝...今天 9/20 看了一下...多了個 11400的套裝 power 500w

技嘉【夢想家】I5-11400/技嘉H510/金士頓8G/256G PCIe M.2 SSD(具內顯), $10900
CPU:INTEL I5-11400六核心(含內顯) / 金士頓 8GB DDR4-3200
主板:技嘉 H510M S2 SSD:技嘉 M.2 PCIe SSD 256GB
機殼:亞碩 PM N206 /ATX + 首利(SL-8500BTX)電源

感覺還不錯...如果當時有這個我大概會推這個 加個 8G RAM 應該 1萬2 不到
(不過雖然 CP 可能比較高...我哥可能也不要...因為要多 $1500 左右)

感覺現在買電腦...時機真不好...貨都現看...可能等個一天...就不一樣了
如果我哥早一點要買... i3 10100+ power 500w 還有 $8790 套裝時...加個8G RAM
不到1萬就和現在買的差不多...還省700~800

前面扯的有點多...主要是對我哥這 奧客 的怨念
其實主要想說的是...遇到的一些小情況 (算不上問題)
還有最後夠不夠我哥的需求

首先 H410M-K R2.0 ... 顯示 是 DVI-D + HDMI
然後我哥的 LCD 只有 VGA...當時下單時...其實沒想到
下完單才想到要看一下 LCD 的接頭然後發現只有 VGA
所以 9/11 來電時...我又補單 加了 HDMI to VGA  和 羅技F310(我要用的)

電腦送到...影錄開箱...
我哥還問影錄幹嘛...雖然我第1次買PC 用宅配的...但也知道存證一下
當然 原價屋 我還是比較信任的...不過事有萬一
而且來電確認時...我有強調注意一下 RAM 別給錯...給到 2666 的 (因為 A10 是 2666)
因為才差 $50...真給錯我也懶的跑
其實一開始我是想要用 2666 ...因為 i3 10100 最多只能用 2666
只不過看了一下價格...才差 $50
想說以後還是要分屍... 3200 也好用一點
(我哥前幾台 PC 就是撿來的...有的還沒 RAM ...還好當時手邊有以前撿剩的 DDR3 )

開機...沒問題...
然後 要把舊的 256G SSD 和 1T HDD 裝上去
HDD 沒問題  ... 但 SSD ...
PM N9 的 SSD 是這樣裝


然後 CWT 450w (GPB450s)的 sata power 插頭
線 和 插頭 是成 T型  ... 也就是 90度
HDD 還好沒影響
但 SSD 是貼在 Case 的板子上 ... sata power 插不進去...線 會卡到 板子
如果 sata power 是在線 最末端...那成 L 型...可能還能插 (當然還要 對頭 不然也是插不下去)
不過 2條 線... sata 都在中間 ... 末端都是 4pin
只能說 CWT 450w GPB450s 這算是設計不良嗎...
還好手邊有 以前用的 後來沒用分屍出來的 4pin to sata 的轉接... 總算能插上去了



開機...第一次 BIOS RAM 會抓 2133 重開會抓到 2400
這大概是第一次開機...BIOS 先用 safe mod  的 2133
然後 bios 預設定 ram 都用 auto ... 所以重開後會變成 2400
看這個 金士頓 D4-3200 的 SPD ...  JEDEC 只有 2400 ... XPG1 3000 , XPG2 3200
不過 10100 只能用到 2666
設 XPG1 XPG2 其實一樣只會設到 2666 .... 不過 電壓會加到 1.35
(我是有手賤設到 3200 然後就開不了機啦... 清bios 復活 )
不過後還是用預設的 auto 抓...沒用 XPG
不過 JEDEC 只有 2400...所以 RAM 速度 用 auto 只會抓 2400
所以抓完...手動改 速度 auto 成 2666 ... 電壓 auto , MB 還是用 1.2

然後 硬碟部份...先說我沒用過 M.2 的 SSD 所以是第1次玩
本來以為 M.2 硬體位置會在最前面...結果 sata 在前面...M.2 在後面
不過對 UEFI 倒是沒影響

然後 ASUS H410M-K R2.0 這板子
開機裝置設定部份...
我一開始接好 SSD HDD 後...一看...只有 HDD 能開機 ... M.2 都沒出來
什麼鬼...然後發現...這板子的 開機設定...
會預判 開機檔 也就是 efi\boot\bootx64.efi

如果有看過
https://inonameteam.com/thread-6112-1-1.html

我覺的...這基本就是說...這板子只能搞 EFI boot
倒不是沒有 Device Boot 只是...板子本身預先處理了
而之所以 HDD 可以開機是因為
SSD 早前是舊的PC 灌 Win 的  是用 Legacy boot + MBR+NTFS 沒 FAT
HDD 我有裝 WinPE 也有用成雙啟動...
M.2 都還沒 分割 格式化
所以...3個硬碟...只有 HDD 可以 UEFI 啟動
( 板子好像有支援 CSM 不過預設是 純UEFI )

也就是說 BIOS 可以看到的 開機設定 就是真的可以開機的
不能拿來開機的 硬碟 就不顯示...因此也不能去設 Device Boot
這個設計...對比較不會電腦來說...其實不錯...很直觀
而且基本也不用去設 開機設定  ( 基本頂多調一下 可以 開機 的 開機順序 )
因為反正不管你插 SSD HDD USB
BIOS 先預判 Device boot 或 EFI boot ... 能開機的才會 顯示 在清單中...
所以也不用去設 Device Boot
BIOS 直接把 EFI Boot 都設定好...使用者只要去選 或 調順序

所以...怎麼 USB boot ...
首先 USB-HDD (或 USB-Flash) ...要能 UEFI boot
這裡我是用 USB-HDD 1T ( 裡面有 PE , Windows 10 21H1 的 Setup PE ...可以直接裝 win10  )
嗯...先插上 USB...進 BIOS 看一下有沒有抓到 USB
( 其實應該可以不用進...直接 F8 用 開機選單 ...不過如果 F8 沒抓到...還是要進 BIOS )
有抓到...那 開機設定 那裡就會多出...USB-HDD 可以選
(如果有抓到...但 開機設定 那不能選...重開機重進BIOS 就好)
可以 開機設定 直接選 USB-HDD 開機
或是 重開機 按 F8 叫出 開機選單 再選 USB-HDD

之後灌 win10 就沒啥問題啦...當然我是灌在 M.2 SSD ( C: )
原本的 Sata SSD ( D: ) 可以拿來灌遊戲 , HDD ( E: ) 還是當 Data 和 Bak
不過如果進 PE 看到的大概是
Sata SSD C: , HDD D: , M.2 SSD E:
因為 M.2 SSD 硬體位置 在最後
所以我後來用進 PE 用 dism++ 備分時...是備份 E:

最後是 10100 內顯 UHD 630
RE3 ... 1280x720 都設最低...
其實網路就有測影片...我測試也差不多...
如果渲染 100% 目測大概 15~30fps 不過大多應該在 2x fps
我找到的測試影片是用 80% 一般模式.... 大概是 2x~3x fps
不過 RE3 渲染 還有 一般模式 和 交錯模式
如果是 1080p 以上用 交錯模式 畫面感覺會差一點
不過 720p + Low setting ...用 交錯模式 倒還好
反正差到不到再差...多差一點點也看不出吧
交錯模式 提升 FPS 感覺還滿明顯的...目測 感覺大概有個 5~10 fps
我自己的 RX560 玩 RE3 也是...可能提升還不只 5~10fps
RX560 1080p 調一下設定 渲染 一般模式 100% 也是 35~60fps
(因為有開同步所以最多60fps)
基本穩 4x fps 以上...開交錯...感覺能穩到 5x ... 如果加上 渲染 80% 大概基本能穩 60fps 吧

不過我哥基本不玩這些...之前 用 Android  模擬器 玩手遊
玩到後來...說會卡不順...(他之前PC 都用撿的...沒自己買過)
最一開始撿一台...他說都很順...cpu 我忘了...不過我猜 cpu 大概是 i3 或 i5 , 顯卡是 550ti
那台壞了(被我分屍...顯卡留了下來)... 又撿一台

CPU 是 AMD 的  AMD PhenomII X4 955 或 945 (記得是 955)
顯卡 AMD Radeon HD 77x0 (推測是 7750 7770 因為要插電)

他說會不順...
(vt-x amd-v 那個不說...我應該都有幫他開...不然就不是不順而以)
我個人是覺的 AMD 955 當時應該是夠...頂多微 Lag
( 現在就不知道...但我朋友 AMD 965(還是955) + GTX1060G 6G 玩 RE3 也沒問題...還比我的順 )

所以不知道是啥問題...HD7750 或 70 和 550ti 應該也差不多等級的...不過是差一點或好一點

但他說覺的很卡...不過也沒差了...因為那台也壞了
最搞笑的是...是 cpu 散熱器 的卡座...斷裂...所以沒法裝散熱器

然後用一台 intel E6600 撐著用...模擬器是別想了...只能看看 youtobe , 天堂私伺加減玩
(和 955 那台同時撿的...只是撿來我看一下 intel e6600 ...當然是沒 AMD 955 好用)

然後沒PC撿了...終於忍不住...要自己買 第1台PC 了
主要是手邊剛好有閒錢...只不過會隨時間減少...
覺的再等下去...他也不用買...連 7 8000 的2核文書機...大概都買不起
10400 PC套裝 本來還考慮...等2周過去...也不用考慮...錢快不夠了

新組的這台玩 android ... 其實 10100 內顯 就夠他用了...(至少目前夠了)
其實他可以接受 畫面差一點 ... 他只是要不卡 (操作上...不是指電腦硬體...他也不會分...純手感卡不卡)
不過我也和他說...手遊這東東 ... android 會更新 ... app 會更新 ... 所以 硬體 需求會一直更新
現在模擬是夠...以後很難說 (所以我也有向他推 10400 多少能撐久一點)

測試 夜神7.0.1.6 ...
4核 RAM 4G , 960x540 ,  黑色沙漠M 畫面設定 預設 , UHD 630 負載 3x%
4核 RAM 4G , 1280x720 ,  黑色沙漠M 畫面設定 預設 , UHD 630 負載 4x%
4核 RAM 4G , 1920x1080 ,  黑色沙漠M 畫面設定都調最高 , UHD 630 負載 8x~90%
都很順... cpu 負載因為都不高...我忘了記...應該 20%~30% 左右...
不過 黑色沙漠M 算舊 Game ... 肉眼看...它的 3d 渲染
最高應該也沒到 1920x1080 , 大概 1280x720 或高一點點
所以 模擬器開到 1920x1080 對 黑色沙漠M
就 3d 渲染 畫質 來說 我覺的沒啥意義 ...反而還吃顯卡效能
所以 1280x720 黑沙M  UHD630 應該還能雙開

沒測什麼最新的3d 高畫質 手遊
不過推測...大概 1280x720 Low Setting 應該還能對付...不然就用 960x540 應付

然後...其實如果需求只是看看 youtobe
這種 10100 套裝真的很夠用...而且還比我的 RX560 好
首先 RX560 不支援 youtube vp9 硬解...
所以全靠 CPU ... 9100F 大概 4K 60fps 負載大概 7x~8x% (偶爾 6x% ~ 9x%)
(當然純影片應該不到...但看 youtube 要開瀏覽器啊...)
8K 不用說...不順
然後 10100 + UHD630 ... vp9 硬解... 4k 60fps , cpu 負載都不到 20% , 主要負載都是 UHD630
推測 8k 應該沒問題...8k 60fps 要試看看

不過我和我哥是用不到 4k ...1080p 就夠了
螢幕只有 1080p 啊...沒錢去用 4k螢幕 那種高級貨
網路才 20M ... 1080p 就差不多的...有時要網路順一點都用 720p 480p
RX560 倒是還有 h.264 硬解... FireFox 裝個 plugin h264ify
就能讓 youtobe 用 h.264 播放
不過 h.264  這個好像最高就 2048x2048
以 16:9 來說最高只有 1080p ...剛好配 1080p 螢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我要註冊

x
 樓主| 發表於 2021-9-21 05:55:5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阿達金田一 於 2021-9-21 06:52 編輯
mmcatdog 發表於 2021-9-21 00:44
1萬出頭想玩線上或3D遊戲難啊 考慮預算我都直接推薦買mini PC 打發掉 固態256G不適用育樂環境 推薦用在文書 ...

的確...如果真的有遊戲需求...至少要 中階等級的PC


PS:
先說一下每個人對顯卡的定位可能都不一樣...
若先不考慮現在顯卡的漲價的問題

有錢人可能沒 2萬 不算 高階 , 1萬只能算中階  , 中上 1萬5
(拿 power 來說就是 180w~200w 起跳)

一般人可能 1萬左右...就覺的很好
(像我這種...因為我根本沒用過破萬的顯卡)
那 中上階 大概 6000~8000
這類大概是 120w~160w 的顯卡...
中階 4000~6000 , 90w~120w

不過我個人分顯卡等級...看瓦數 和 型號
像 NV 的 xx50 xx60 xx70 xx80 xx90
50 對我來說就算中上階了... 60中上 ... 70高階 ... 80 90 超高~頂階
有錢人大概就  高階80 90 ,  中上70 , 中階60 ... 60 以下沒用過

所以我說的 中階 是以我自己的定位...



有遊戲需求又要穩...要能撐久一點...2萬5 以上跑不掉
光 cpu + 顯卡...中等的就好...可能就要 1萬5 up
(看偏重 例如 cpu 6000 顯卡 10000)
再加其它的東西 ...
cpu + 顯卡 用中等的...考慮整體...其它也不能太差
MB Power Case 散熱器 , 再加 RAM SSD ... 等等
這些加一起大概也是要 1萬5 up
MB 3000 up
power 3000 up
case 2000 up
ram 2000 up
SSD 2000 up
散熱器 1000up , 3000up (水冷)

全加一加 3萬 up
當然這是自選組裝

所以如果要考慮 CP 省點錢 , PC套裝就會好一點
例如
6000 左右的 cpu
10400F 或 11400F 的套裝
power  550w 是基本起跳
MB 可以看一下...如果考量未來加 RAM ... 找 4 DIMM
SSD 這些通常就是主流等級...

通常這類套裝本來就是針對基本的 遊戲 需求 + 顯卡自選
550w 我個人覺的 可以搭到 120~160w 中階~中上階 的 顯卡
當然如果只看能不能裝...要上高階顯卡也是可以 300w 以內應該都能用
不過我個人喜歡扣個 100w~150w ...
所以 550w 要是我最對多會搭到 200w 顯卡

當然 這種套裝 ... 除了 CPU 外...其它硬體要說多好...也說不上
只能說是搭的剛剛好...標準而以
如果不差錢...對品質有要求...就不推薦...最好自選組裝

像 10400F 16G 550w 套裝...今天查一下 1萬4 ~ 1萬6 左右
搭個 10000 左右的顯卡 1660 ~ 2060
大概 2萬4 ~ 2萬6

當然要扣錢...極限CP
之前才說了一個 11400 8G 500w 套...
還比 10400F 16G 550w 便宜
才 $10900 加個 8G RAM 也不到 1萬2
搭個 8000 顯卡... 全部 2萬


但 11400 套裝 這種...除了 CPU 之外...其它也就是能用就行
其它方面就不要求了...例如 未來擴充性 , usb 數量 , 一些硬體規格 ... 等等
像這種 RAM  大多只有 2 DIMM (像 A10 或 我這種本來不到萬元的套裝...都 2 DIMM)
power 基本是白牌

所以搭顥卡...我個人覺的 120w 差不多 , 如果只看能不能用 250w 以內的吧


至於 SSD ... 那種情況是正常
因為 SSD 本來就是那樣
又不是 HDD 那種是用 磁性儲存...壞也是慢慢壞 ( 除了刮軌 )
SSD 寫入次數到了一定程度...基本就快掛了
能看到檔案只是 SSD 的 映射表 沒壞 ... 但映射的磁區壞了

其實 HDD 一樣也會有 copy 檔案 是壞的情況...我就遇過
不過那種情況 磁區狀態 其實已經很差 ... 算是壞軌了
只是 磁性儲存 如果壽終正寢 ... 也是慢慢壞...copy 是時好時不好
我遇到的那次就這樣...我備份轉移時...比較重要的檔案還一個一個檔案 copy
copy 完 還看一下 CRC32 + 測試(解壓) 看有沒有 copy 壞
(散檔...其實 7zip 也可以對 目錄 或 多個檔案 做 CRC32 ... 只是這樣...其中一個檔壞了...還要是一個一個查)
還好檔案主要都是一些 遊戲 的 壓縮檔
其它就比較沒有什麼重要的檔案... 一些 程式軟體 什麼的壞了也沒差...上網下載就好

所以 SSD 除了系統...我就是拿來 灌遊戲 ... ( 遊戲安裝本體 或 壓縮...放 HDD )
然後 SSD 要撐久一點...使用上... SSD 剩餘空間越大越好
SSD 用來灌遊戲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不玩...就可以砍了...不要佔空間

一般的 SSD TBW ... 是看整體的空間 , 同等的 SSD 越大的 TBW 越高
而 平均寫入 也是以 理想(理論)值 來看
(另外有影響的還有 寫入放大...不過這裡針對 寫入次數 )

例如
某牌某型的 120G ,  40TBW , 同級的 240G 是 80TBW
另某型 500G , 350TBW ....  1000G , 600TBW

那如果 240G...
其中 佔用不砍的資料...有 50% 也就是 120G , 只有 120G 空餘
那 240G 的使用上...其實大概也就是 120G 的理想狀態
所以 SSD 真的不適合放 資料 ...
要拉 平均寫入 就是不能長時間佔用...所以只適合放遊戲 (加快遊戲讀取而以)
不玩的遊戲就砍了...把佔用磁區釋放出來
說個最不理想的情況...就比較好理解

240G , 佔用 120G .. 這部份磁區 寫入不到幾次
都不砍...寫入只用剩下的 120G  平均寫入...
所以 240G, 80TBW 佔用 50% 不砍...使用上...大概只能看齊 120G, 40TBW
那假設 120G 寫壞了...
通常 SSD 壞區到到一定程度...有的就直接鎖起來
(幾% 或是 容量多 我是不知道...看各家廠商設計吧)...
但...佔用的 120G 的 磁區 還是只寫入幾次...狀態良好
這樣算...使用壽命算砍一半以上
如果 平均寫入...有一個比較好的狀態...
寫入次數...正常大概可能只寫入 一半

以 TLC SSD 來說...大多也就 1000次寫入
MLC 大概 3000次
QLC 大概 500次
SSD 的 SLC MLC TLC QLC ...依製作技術...有差異
有的 MLC 可以 5000次 或 1000次 ...TLC 也可以到 2500次
( 參考 https://kknews.cc/zh-tw/game/5jvol2k.html )

所以越是後來的 xLC ...
其實越是要依靠 大空量 和 SSD晶片的平均寫入控制技術
但要發揮 平均寫入...你要有可以寫入的剩餘空間

所以 SSD 要避免塞到爆 ...那怕不像浪費空間...最後也留 10%~20%
然後其它 佔用 空間也要偶爾砍了釋放

一樣以上例 240G 50% 佔用 120G
依情況...把原本 50% 原地複制...去佔用 剩餘的 50% 120G
再砍原本佔用的 50%  ... 那釋放出來的空間就是只寫入次數的部份...

不過就一般人來說...使用上那會這麼斤斤計較...
所以主要還是靠 SSD晶片控制 ...
留一定的空間... 檔案不要太長期佔用 ... 讓晶片可以 拉一拉 平均寫入
(不然就是要 長期佔用的檔案 偶爾 原地複製一份...再砍掉原本的 ... 讓檔案換個佔用的磁區 )

所以 SSD 最適合灌 系統... 系統要更新, 偶爾也要重灌
其次放遊戲...但只放當下有在玩的...
只要長期不玩的...砍一砍...或移到 HDD...
如果 遊戲 本身比較不吃 讀取 狀態... 遊戲放 HDD 也是可以
像 PC RAM 16G ... 那 8G 以下的遊戲放 HDD
其實對 讀取 來說一般還好...只有一開始讀...要讓 系統 做 快取 ... 之後讀取通常都很快
像我就是部份遊戲在 SSD 部份在 HDD
SSD 剩餘基本留 20% 以上
其實我 SSD 會習慣分割2區 ...其中1個基本不用...
例如
480G SSD 實際上大概能用 450G ...1分區 400G 分出來放遊戲 (留 20% 大概 80G)
另1分區 50G 基本不用  ... 也不是都不用...大概就放個 WinPE + Win備份
頂多再放一些 軟體 或 Driver 的安裝程式 ... 就不放其它東西
系統用 SSD 也是這樣 120G ,   C: 100G ,  剩下 1xG 放個 WinPE + Win備份

其實SSD 也不是不能長期佔用...主要是 剩餘空間 不要太常寫入...把寫入次數用光
因為可能壞個 5%~15% ...SSD 就鎖起來了...好一點的還能讀不能寫...慘一點可能都不能讀

其實就遊戲來說...寫入相對來說其實算不上多...而且就算有...通常檔案也不大
因為遊戲寫入...大多就存檔 ... 而且很多是儲存在 個人文件 ( C:\USER\xxxx )
如果 SSD 放遊戲 一天平均...寫入不到 10G ( 習慣良好其實可能 5G 都不到 )
那怕 TLC ... 剩餘 50G, 寫入 1000次來算 ... 50Gx1000/10G = 5000天...
當然這是理想值...打個折 2500 天 ...再考量 寫入放大 , 溫度 , 環境...等等 ...所以再打折 1200天
1200天 這應該算低估了... 2000天應該還是穩的
所以有良好的使用習慣...SSD 其實也還好用個 4~5年應該不是問題
當然如果是 QLC 300~500次...剩 50G ... 一天寫 10G ... 600~1000天... 2~3年差不多掛

所以就放遊戲...來說...剩餘 50~100G

只要不是常常寫入...其實正常使用...大概都能用到過保固吧
而且 SSD 一般也是會有 OP
https://kknews.cc/zh-tw/digital/xenvja8.html
https://www.kingston.com/tw/ssd/overprovisioning

所以如果使用上不是很頻繁的寫入...其實可能空間留個 10%...也是夠了
其實偶爾用 CrystalDiskInfo 查一下 SSD 狀態...看一下寫入...感覺快不行就要換了
像我

系統 用 KINGSTON SHFS37A120G 120.0 GB ... MLC  應該用有 6年 以上
用時 32304 小時 , 寫入 10123 GB , 讀取 15006 GB , 狀態 93% , 壞區 0 , 重新定位 0

遊戲 用 ADATA SU650 480.1 GB ... TLC  目前用 1年9個月
用時 99xx 小時 , 寫入 953GB ( NAND 寫入 832G) , 讀取 6447 GB , 狀態 100% , 壞區 0 , 重新定位 0
最大抹除 27 (1B) , 最小抹除 1 , 平均抹除 7

感覺還能用很久...

補充一下... SSD 的磁碟重組(最佳化) ... ( win8 後的 )
這推測應該是做 Trim (主要應該是 Trim 的 垃圾收集 )
https://www.crucial.tw/articles/about-ssd/what-is-trim

不過一般情況下 Trim ... 系統本身就會自動處理 (大概 1個月來1次)
Trim 不宜太常... 但也不能都不用...
個人覺的 1~2個用 來一次 差不多
寫入不頻繁...其實可以久一點再來一次 Trim
win10 預設的重組(最佳化) 排程好像是 1個月 吧...不過我是關閉
(關 重組排程 主要是不想要自動的重組 HDD)
但是 Trim 系統本身就會處理...所以那怕關 重組排程
系統其實 Trim 大概還是 每個月 都會來1次 ... 所以 Trim 是基本不用管

如果 SSD 有寫入需求...找 OP 大一點的
一般的 SSD OP 大概 7% ... 找 28% 的來用

發表於 2021-9-21 00:44:36 | 顯示全部樓層
1萬出頭想玩線上或3D遊戲難啊 考慮預算我都直接推薦買mini PC 打發掉 固態256G不適用育樂環境 推薦用在文書上網環境
(固態硬碟建議常備份 個人對固態硬碟穩定度不具備信心 經驗記錄美光*20 創見*20 金士頓*3 你看的到檔案卻無法複製或是複製出來的是破損)
以往遊戲用主機約26~30000 但考慮現在顯卡缺貨及電源需求變大都會建議抓'30000 以上 使用年限跟遊戲育樂方面約5年不會有問題

發表於 2021-9-22 00:14:48 | 顯示全部樓層
CrystalDiskInfo 查詢SSD狀態不可信 包括所謂的原廠工具也是同樣 以上是CrystalDiskInfo全綠燈情形下SSD無法正常使用的經驗
個人經驗來說當有檔案在運算或是出現一次檔案無法讀取時就要換新或保內更換(CrystalDiskInfo 100%) 只要不出現讀取問題 CrystalDiskInfo 83%以下也可以正常運作 雖然會轉給不重要的電腦使用 畢竟資料不能賭
 樓主| 發表於 2021-9-22 06:22:0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阿達金田一 於 2021-9-24 07:05 編輯
mmcatdog 發表於 2021-9-22 00:14
CrystalDiskInfo 查詢SSD狀態不可信 包括所謂的原廠工具也是同樣 以上是CrystalDiskInfo全綠燈情形下SSD無 ...

CrystalDiskInfo 這個主要是參考...
程式基本也只是依據 S.M.A.R.T. 來做個簡易判斷

首先... S.M.A.R.T. 資料要正確...不正確...判斷當然也不準
不過這是 硬體問題...和使用者無關

那先假設 S.M.A.R.T. 沒問題
那基本上我主要是要用 CrystalDiskInfo 看 S.M.A.R.T.

至於 CrystalDiskInfo 本身的判斷...參考就好
我個人認為... CrystalDiskInfo 的判斷...主要只是判斷 壞區 或 重新定位
只要這 2個不高 ... 基本都會顯示 良好

另外 CrystalDiskInfo 只是看  S.M.A.R.T. 所以
SSD HDD 的 S.M.A.R.T. 送什麼資料...才是重點
可能有的 SSD HDD 的 S.M.A.R.T. 本來就不準
(可能也不是不準...只是各家 S.M.A.R.T. 計量 , 驗算 , 判斷 可能都不一樣)
這個鍋不能算在 CrystalDiskInfo

HDD 其實還好...還算準
因為基本就是 壞區 和 重新定位...
次要就看 HDD 的 S.M.A.R.T. 有提供什麼...像 磁頭 相關的資料

SSD 的 S.M.A.R.T. 的資料比較多一點
不過各家 S.M.A.R.T.  有提供的資料也不都一定...
像我 120G SSD 沒有 抹除次數 ... 480G 的就有

另外...各家對 S.M.A.R.T. 的 ID 定義大概除了 05 C5 這種比較固定的
可能其它的都不一定相同...
這個 CrystalDiskInfo  是怎麼判斷的 ... 原理我是不知道
可能 CrystalDiskInfo 有自己的ID資料庫
記錄各種硬碟磁的 S.M.A.R.T. ID 定義
那 CrystalDiskInfo 如果沒資料...是有可能無法正確辨識 ID 定義
不過我個人感覺應該不是這樣
大概 S.M.A.R.T. 可能也會傳送 ID 的 定義
不過前題也是 CrystalDiskInfo 能辨識這個 定義

然後...很多人會覺的 CrystalDiskInfo/ S.M.A.R.T. 不準
(倒底是誰的鍋...自行判斷吧)
就 SSD 來說...除了 壞區 和 重新定位
一般都會多個 SSD壽命 , 剩餘壽命
這個準不準...其實算在 S.M.A.R.T. 上...不是 CrystalDiskInfo 的鍋
也就是 CrystalDiskInfo 看到 SSD 幾%  (HDD 就沒這個)
只是把  S.M.A.R.T. 的 壽命 資料...顯示出來而以
然後...
這就是有一種情況...就是  S.M.A.R.T.  100% ... SSD 已經壞了
我前面也說了...各家SDD 的 S.M.A.R.T. 計量 , 驗算 , 判斷 可能都不一樣
所以 SSD壽命 算比較不準的吧

我個人 SSD 狀態 是直接看
壞區 重新定位 寫入 ... 其它資料... 主要看 S.M.A.R.T. 有提供什麼 ( 例如 抹除次數 )
然後自行判斷...至於 壽命 看個大概

當然也是有可能有 都有 壞區 情況 ... 但
SSD  S.M.A.R.T. 卻沒有 壞區 或 重新定位
簡單說這應該算是 SSD 的 晶片 沒把有問題的 磁區 判斷為 壞區
(簡單就說是 SSD 硬體覺的沒壞)
這個鍋應該算在 SSD 硬體

至於 CrystalDiskInfo  和 原廠工具 有啥差別...其實沒差別
也就是 原廠工具 不會搞錯 ID 定義
至於 SSD壽命 不準...目前這大概通病...SSD壽命 只參考就好
因為我覺的
這和 使用習慣 造成的 SSD整體狀態 的 數據模型 比較有關
然後依數據驗算壽命時準不準的問題

其實要就簡單的說 SSD 壽命 基本就是 寫入次數 嘛
但之前我也貼過資料...只看 TLC ... 次數是  500 ~ 2500
這裡先假設理想寫入...所有磁區寫入次數都一樣
然後如果驗算是 500 以下...都 100%
500 ~ 2500 才開始減少 2500 0%
那...對 TLC 500 次的 SSD ... 可能還在 100% ...就掛了

當然以上可能是比較誇張的情況...而且我也不是專門的
怎麼計算壽命不清楚...各家計算方式也可能都不一樣

上面還是 理想的 平均寫入...想也知道不可能
那不同寫入情況 的 數據模型 和 不同的壽命驗算方式
算出來的 SSD壽命 可能都不一樣

拿比較不理想的寫入...
80% 寫入次數 不到 50 次...這部份的 壽命 可以說是 100%
20% 寫入次數 到 極限 了 ... 這部份的 壽命 可以說是 0%
那整體咧...假設 極限 500次
如果要簡單算 ... 算 80% ???
80%x50 + 20%*500 = 140 (平均寫入)
若 50 以下算 100% ... 50~500 才開始算
(140-50)/(500-50)=20%
100%-20%=80%

但可能
不用壞到 20% ... 壞個 10%~15% ... SSD 就整個掛

另外...SSD 有 映射表...有時是壞 映射表
(SSD突然整個掛一般應該是這個掛了)
寫入頻繁的... 映射表 寫入也多 一樣要算次數啊
不過也有各種 緩衝 快取 的技術 減少映射寫入次數
https://lionrex.pixnet.net/blog/post/118333431

所以 SSD 要常寫入...op 找 28% 的吧...至少可以撐久一點點

至少 SSD壽命 覺的 S.M.A.R.T. 不準
還是自己依據一些不容易的錯 S.M.A.R.T. 資料
自己大概估一下  (我都自己估)
例如
平均每日寫入量 = (寫入量/用時) x 24

去查SSD 官方資料... 看 TBW 和 DWPD
https://www.kingston.com/tw/ssd/dwpd

就可以大概估算還能用多久

懶一點的如果官方有 DWPD ... 例如 3年保 , 每天寫 20G
SSD 實際使用情況 每天 10G ... 那大概可以用 5~6年

這是寫入情況 比較理想 的情況下

例如
像我 Win10 用的 120G SSD , MLC , 350TBW , 剩餘 60G  
(寫入10127/用時 32320) x 24 = 7.52 ... 不到 10G 算 10G 好了
反推一下
這個 MLC大概 寫入3000 次 ... 120Gx3000= 360000 = 360TBW
DWPD 以3年保算 大概 320G/每日

如果考量其它因素...保險一點點...350 TBW 打個折 175TBW
175x1000/10= 17500天 / 365 = 47.9年

哇可以用快 48年...已用了 6~7 年多...看來還能撐 40年
如果壽命照這樣算
7/48 = 14.6% , 100%-14.6 = 85.4%
所以  S.M.A.R.T. 93% ... 看看就好
( 不過如果 350TBW 計算... 7/(48*2)=7.3% ... 100-7.3% = 92.7% )

如果要比較保附估計
就只估 SSD 的 剩餘空間
(SSD 剩餘空間 / 總空間) x TBW ... 簡單說就是看 剩餘空間的 TBW
剩餘TBW / 每天寫入  =  剩餘空間總壽命

像我 120G 剩 60G ... 剛好一半
所以就是上面算過的...再砍半
(175x1000x50%)/10= 8650天 / 365 = 23.9年

然後如果是 QLC 的 120G , 40TBW ( 寫入 350次 )
以上計算 可以直接 除以 8.75
那怕比較理想的情況 ... 頂多用 5~6 年...那早就壞了
所以 TLC QLC 或 以後的 PLC
只能靠大容量 , 高 OP 和 留多點的剩餘空間...才能撐壽命
 樓主| 發表於 2021-9-22 06:52:15 | 顯示全部樓層
至於 SSD 是否快壞...體感 有時比較重要
其實這不只 SSD ... 只要是硬碟不管 SSD HDD 都一樣
S.M.A.R.T. 終究只是參考

像我之前一個 HDD 快壞...也是體感...然後去看 S.M.A.R.T. ... 開始有 壞區 和 重新定位
(不過我個人推測是 磁頭 出現問題...磁區 其實狀態還很好)
然後就開始備份轉移 (就是我前面說...copy 有時會 copy 壞的那台 HDD)

所以 SSD 也差不多...
只是 SSD 不像 HDD 徵兆比較明顯 ... 有時也有突然死 (像 映射表 掛了)
如果運氣好...SSD 還有快壞的 徵兆 ... 就快點換一換
所以 SSD 我覺的是要看自己的使用情況
大概估一下...時間差不多就要換了...不要等到壞
像我哥那台
ADATA SX6000 Life 256G , 120TBW , 5年保 , TLC
不過反推 120TBW ... 大概 500 次寫入 , 256G x 500 = 128TBW
因為只是放 Win ...遊戲另外放 ... 假設每天寫入不到 20G
其實佔不到50%...目前 Win10 + Driver 什麼的 大概不到 40G ... 只要沒灌太多其它軟體
( 我只灌基本的 Drivers, DirectX9 , VC , WinRAR 這一些 )
不過這裡 256G 佔用給他算 50% ...
128G ... 60TBW
60x1000/20=3000天 ...可以用 8年
發表於 2021-9-23 08:54:36 | 顯示全部樓層
精彩詳盡的說明.........
發表於 2021-9-24 22:56:42 | 顯示全部樓層
簡單一句回答就好了啊 ~你被洗單了阿~

這樣回答有很困難嗎?
發表於 2021-10-19 10:02:3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liukh 於 2021-10-19 10:10 編輯

趁著國慶假日+5倍券,外加我姊夫排到一張大哥3080顯卡,我也組了一台算高階PC

intel英特爾 i7-11700【8核/16緒】 2.5GHz/1200腳位/含內顯/CPU/原價屋
$11,490$10,500
thermalright利民 Frost Commander 140 5導管/12+14雙扇/高16cm/散熱器/原價屋[url=https://shopee.tw/thermalright%E5%88%A9%E6%B0%91-Frost-Commander-140-5%E5%B0%8E%E7%AE%A1-12-14%E9%9B%99%E6%89%87-%E9%AB%9816cm-%E6%95%A3%E7%86%B1%E5%99%A8-%E5%8E%9F%E5%83%B9%E5%B1%8B-i.54133273.11712376004]
$2,090

[/url]
KLEVV科賦 CRAS C920 Gen4 PCIex4 2280/SSD固態硬碟/原價屋[url=https://shopee.tw/KLEVV%E7%A7%91%E8%B3%A6-CRAS-C920-Gen4-PCIex4-2280-SSD%E5%9B%BA%E6%85%8B%E7%A1%AC%E7%A2%9F-%E5%8E%9F%E5%83%B9%E5%B1%8B-i.54133273.12109534350]
$5,279$4,839

[/url]

Montech君主 SKY ONE /顯卡長40/CPU高16.5/玻璃透側/E-ATX/機殼/原價屋【活動贈】[url=https://shopee.tw/Montech%E5%90%9B%E4%B8%BB-SKY-ONE-%E9%A1%AF%E5%8D%A1%E9%95%B740-CPU%E9%AB%9816.5-%E7%8E%BB%E7%92%83%E9%80%8F%E5%81%B4-E-ATX-%E6%A9%9F%E6%AE%BC-%E5%8E%9F%E5%83%B9%E5%B1%8B%E3%80%90%E6%B4%BB%E5%8B%95%E8%B4%88%E3%80%91-i.54133273.7061178373]
$2,290

[/url]
KLEVV科賦 8GBx2 16GBx2 DDR4-3600 BOLT XR系列/RAM記憶體/原價屋[url=https://shopee.tw/KLEVV%E7%A7%91%E8%B3%A6-8GBx2-16GBx2-DDR4-3600-BOLT-XR%E7%B3%BB%E5%88%97-RAM%E8%A8%98%E6%86%B6%E9%AB%94-%E5%8E%9F%E5%83%B9%E5%B1%8B-i.54133273.7358551802]
$5,390$3,968

[/url]
Montech創世紀 CENTURY 850W 雙8/金牌/全模組/全日系/FDB軸承風扇/10年保/電源/原價屋[url=https://shopee.tw/Montech%E5%89%B5%E4%B8%96%E7%B4%80-CENTURY-850W-%E9%9B%998-%E9%87%91%E7%89%8C-%E5%85%A8%E6%A8%A1%E7%B5%84-%E5%85%A8%E6%97%A5%E7%B3%BB-FDB%E8%BB%B8%E6%89%BF%E9%A2%A8%E6%89%87-10%E5%B9%B4%E4%BF%9D-%E9%9B%BB%E6%BA%90-%E5%8E%9F%E5%83%B9%E5%B1%8B-i.54133273.7650181616]
$3,590$2,990

[/url]

Seagate希捷 1TB 2TB 3TB 4TB 6TB 8TB 新梭魚 三年保/3.5吋硬碟HDD/原價屋[url=https://shopee.tw/Seagate%E5%B8%8C%E6%8D%B7-1TB-2TB-3TB-4TB-6TB-8TB-%E6%96%B0%E6%A2%AD%E9%AD%9A-%E4%B8%89%E5%B9%B4%E4%BF%9D-3.5%E5%90%8B%E7%A1%AC%E7%A2%9FHDD-%E5%8E%9F%E5%83%B9%E5%B1%8B-i.54133273.4742101412]
$2,150

[/url]
MSI微星 MAG B560 TORPEDO ATX/1200腳位/主機板/原價屋【活動贈】[url=https://shopee.tw/MSI%E5%BE%AE%E6%98%9F-MAG-B560-TORPEDO-ATX-1200%E8%85%B3%E4%BD%8D-%E4%B8%BB%E6%A9%9F%E6%9D%BF-%E5%8E%9F%E5%83%B9%E5%B1%8B%E3%80%90%E6%B4%BB%E5%8B%95%E8%B4%88%E3%80%91-i.54133273.4886044981]
$4,990

[/url]

綠聯 DP 1M 2M 3M 1.4版/公-公/純銅編織/支援4K 144HZ/8K 60HZ/DP傳輸線/原價屋[url=https://shopee.tw/%E7%B6%A0%E8%81%AF-DP-1M-2M-3M-1.4%E7%89%88-%E5%85%AC-%E5%85%AC-%E7%B4%94%E9%8A%85%E7%B7%A8%E7%B9%94-%E6%94%AF%E6%8F%B44K-144HZ-8K-60HZ-DP%E5%82%B3%E8%BC%B8%E7%B7%9A-%E5%8E%9F%E5%83%B9%E5%B1%8B-i.54133273.5790860940]
$449

[/url]
商品小計$34,266
運費$90
已使用蝦皮優惠券-$3,800
已兌換32個蝦幣-$32
訂單金額$30,524
外加3080顯卡$24000,所以成本是$54000
這規格大約3年內不會落伍
附帶一提蝦皮原價屋雖然配合活動價格比官網便宜,但是宅配過來是盒裝未組零件,所以動手DIY能力弱的朋友請不要在蝦皮下單買整套喔,10/10晚上下標之後10/15早上宅配收到整組零件
我後來又網購加買利民*3風扇,來加強散熱,因為本來使用I7筆電,溫度就沒低於90度過
發表於 2024-6-3 14:34:46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提供@@@@@@@@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我要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NoName Team 電腦資訊討論區 |網站地圖

GMT+8, 2025-1-17 18:42 , Processed in 0.43090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