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ame Team 電腦資訊討論區

 找回密碼
 我要註冊
搜索
樓主: kazaam

從小品文、小故事、笑話裡得到啟發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3-3-18 20:57:33 | 顯示全部樓層
僧鞋為什麼要有六個洞呢

禪師說:「僧鞋的6個洞,是要僧人能夠“低頭看得破”。」

“低頭”是謙誠有禮,“看得破”是要看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是要看破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以及參破六道輪迴,勘破貪嗔癡慢疑邪見六大煩惱,不起眼的一雙僧鞋,竟然有這麼廣闊的含義,讓人不得不佩服佛法的精細與博大。

後來,我到寺院流通處請了一雙僧鞋,穿的時候,想,要低得下頭,要看得破!

弘一法師是近代佛門中的一個傳奇人物。

在給他學生的信札裡,弘一法師說到了鞋子,好像是有人要給弘一法師做鞋,因此,弘一法師在信裡詳細地說到“鞋子要做什麼樣,做多大”,還說了“他平時總是三雙鞋子同時穿。一雙禮佛時穿,一雙平時穿,一雙如廁時穿”。從二三雙鞋子的穿著,可以看出弘一法師的生活多麼嚴謹。

一個人擁有三雙簡單的布鞋,不能算作奢侈。由此看來,弘一法師應該是一個唯美主義者,他都是以審美的態度來生活的。如果不是這樣,穿一雙鞋子什麼地方去不得?

數月前,與朋友吃飯,他突然考了我一個與鞋子有關的問題。

如果你腳上的一雙新鞋子,不慎被火車的車門擠掉一只,而這時火車就要開動了,那麼,你會怎樣處置腳上的另一只鞋子?

我隨口答道:「沒辦法,只好再買一雙了。」

我的意思是,總不能光著一只腳旅行啊,這是一個毫無詩意而且非常現實的問題。

他呵呵地笑了,講了一個禪師的故事。

一位禪師有一次乘火車,一只鞋子掉到了鐵軌旁。此時,火車已經開動,鞋子無法再撿回來。禪師急忙把穿在腳上的另一只鞋子脫下來,扔到第一只鞋子的旁邊。

鄰座的乘客不解地問:「你為什麼這樣做?」

禪師說:「這樣一來,路過鐵軌旁的窮人就能得到一雙鞋子了。」

我聽得目瞪口呆。這就是禪者與俗人的區別:「俗人遇到事情時,更多地是考慮自身的處境;禪者不,他在想方設法地利他。怎樣處理一雙鞋子,也是培養禪心的一次機會。」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06:23:00 | 顯示全部樓層
熱心 or 雞婆

有一個ㄚ婆趕火車準備到另一山頭山村幫女兒接生。

可是女兒的婆家是一個很偏僻的小地方火車只經過不停的,

ㄚ婆就一直拜託車長,希望他能答應她的要求, 停那一站讓她下車,車長也很為難。

考慮了很久, 還是不敢答應那老婆婆的要求,終於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車長對ㄚ婆說:「我到那一村時會故意放慢車速,到時你就跳車,這樣我就不用停車,而你也可以順利下車。」

ㄚ婆連忙點頭,直說這主意不錯。

就在接近那一站時,車長果然放慢車速,

ㄚ婆站在火車的第一節預備好,就跳下火車,

因為跳下火車重力加速度的關係,所以ㄚ婆並沒有馬上停下來,

而是在火車旁的月台慢跑。

就在火車最後一節經過ㄚ婆時, 一個年輕人一把抓起了ㄚ婆,把ㄚ婆拉上火車,

唉呦!ㄚ婆ㄛ~~ "好險你遇到我哩,要不這班火車你就趕不上了"。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4:25:03 | 顯示全部樓層
爺爺一定有辦法


當約瑟還是娃娃的時候,爺爺為他縫了一條奇妙的毯子。

毯子又舒服、又保暖,還可以把惡夢通通趕跑。

不過,約瑟漸漸長大了,奇妙的毯子也變得老舊了。

有一天,媽媽對他說:「約瑟,看看你的毯子,又破又舊,好難看,真該把它丟了。」

約瑟說:「爺爺一定有辦法。」爺爺拿起了毯子,翻過來又翻過去。

「恩……」爺爺拿起剪刀開始喀吱、喀吱的剪,再用針飛快的縫進、縫出、縫進、縫出。

爺爺說:「這塊料子還可以做……一件奇妙的外套。」

約瑟穿上這件奇妙的外套,開心的跑出去玩了。

不過,約瑟漸漸長大,奇妙的外套也變的老舊了。

有一天,媽媽對他說:「約瑟,看看你的外套,縮水了、變小了,一點兒也不合身,真該把它丟了!」

約瑟說:「爺爺一定有辦法。」爺爺拿起了毯子,翻過來又翻過去。

「恩……」爺爺拿起剪刀開始喀吱、喀吱的剪,再用針飛快的縫進、縫出、縫進、縫出。

爺爺說:「這塊料子還做……一件奇妙的背心。」

第二天,約瑟穿著這件奇妙的背心去上學。不過,約瑟漸漸長大,奇妙的背心也變的老舊了。

有一天,媽媽對他說:「約瑟,看看你的背心!上面沾了膠,又黏著顏料,真該把它丟了。」

約瑟說:「爺爺一定有辦法。」爺爺拿起了毯子,翻過來又翻過去。

「恩……」爺爺拿起剪刀開始喀吱、喀吱的剪,再用針飛快的縫進、縫出、縫進、縫出。

爺爺說:「這塊料子還做……一條奇妙的領帶。」

每個禮拜五,約瑟都帶著這條奇妙的領帶去爺爺奶奶家。不過,約瑟漸漸長大了,奇妙的領帶也變的老舊了。

有一天,媽媽對他說:「約瑟,看看你的領帶!沾到湯,髒了一大塊,弄得他都變形了,真的把它丟了!」

約瑟說:「爺爺一定有辦法。」爺爺拿起了毯子,翻過來又翻過去。

「恩……」爺爺拿起剪刀開始喀吱、喀吱的剪,再用針飛快的縫進、縫出、縫進、縫出。

爺爺說:「這塊料子還做……一條奇妙的手帕。」

約瑟收集的小石頭,就用這條奇妙的手帕包得好好的。不過,約瑟漸漸長大了,奇妙的手怕也變得老舊了。

有一天,媽媽對他說:「約瑟,看看你的手帕!已經用的破破爛爛斑斑點點的,真該把它丟了!」

約瑟說:「爺爺一定有辦法。」爺爺拿起了毯子,翻過來又翻過去。

「恩……」爺爺拿起剪刀開始喀吱、喀吱的剪,再用針飛快的縫進、縫出、縫進、縫出。

爺爺說:「這塊料子還做……一條奇妙的鈕扣。」

約瑟把這個奇妙的鈕扣裝在他的吊帶上,這樣褲子就不會滑下來了。

有一天,媽媽對他說:「約瑟,你的鈕扣呢?」約瑟一看,鈕扣不見了!

他找遍了所有地方,就是找不到鈕扣。約瑟跑到爺爺家。約瑟囔著:「我的鈕扣!我的奇妙鈕扣不見了!」

他的媽媽跟著跑來,說:「約瑟,聽我說。那顆鈕扣沒有了、不在了、消失了。即使是爺爺也無法無中生有呀!」

爺爺難過的搖搖頭說:「約瑟阿,你媽媽說得沒錯。」

第二天約瑟上學去。

「恩……」約瑟拿起筆來,在紙上刷刷刷的寫著,他說:「這些材料還夠……寫成一個奇妙的故事。」
作者:菲比吉爾曼
譯者:宋珮
出版社:上誼文化公司
出版日期:1999年10月27日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22:03:16 | 顯示全部樓層
跨過面前的石頭

有一位年輕畫家,在還沒成名前,住在一間狹隘的小房子裡,靠畫人像維生。
一天,一個富人經過,看他的畫工細緻,很喜歡,便請他幫忙畫一幅人像。雙方約好酬勞是一萬元。

一個星期後,人像完成了,富人依約前來拿畫。

這時富人心裡起了歹念,欺侮他年輕又未成名,不肯按照原先的約定付給酬金。

富人心中想著:「畫中的人像是我,這幅畫如果我不買,那麼,絕沒有人會買。

我又何必花那麼多錢來買呢?」於是富人賴賬,他說只願花三千元買這幅畫。

青年畫家傻住了,他從來沒碰過這種事,心裡有點慌,花了許多唇舌,向富人據理力爭,希望富人能遵守約定,做個有信用的人。

「我只能花三千元買這幅畫,你別再囉唆了。」

富人如此說,因為他居上風,「最後,我問你一句,三千元,賣不賣?」

青年畫家知道富人故意賴賬,心中憤憤不平,他以堅定的語氣說:「不賣。我寧可不賣這幅畫,也不願受你的屈辱。今天你失信毀約,將來一定要你付出二十倍的代價。」

「笑話,二十倍,是二十萬耶!我才不會笨得花二十萬買這幅畫。」

「那麼,我們等著瞧好了。」青年畫家對悻悻然離去的富人說。

經過這一個事件的刺激後,畫家搬離了這個傷心地,重新拜師學藝,日夜苦練。皇天不負苦心人,十幾年後,他終於闖出了一片天地,在藝術界上,成為一位知名的人物。

至於那個富人,自從離開畫室後,第二天就把畫家的畫和話淡忘了。

直到有一天,富人的好幾位朋友不約而同的來告訴他:「好友!有一件事好奇怪喔!這些天我們去參觀一位成名藝術家的畫展,其中有一幅畫中的人物跟你長得一模一樣,標示價格二十萬,不二價。有趣的是,這幅畫的標題竟然是《賊》。」

富人好像被人當頭打了一棍,他想起了十多年前畫家的事。

眼看這件事對自己的名譽傷害太大了,他立刻連夜趕去找那位畫家,向他道歉,並且花了二十萬買回那幅人像畫。這個年輕畫家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志氣,讓富人低了頭。

這個年輕人名叫「畢卡索」。

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 1847-1931)說過:「很多生活中的失敗,是因為人們沒有認識到,當他們放棄努力時,距離成功是多麼近。」

保羅在羅馬書曾說:「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

當我們面對無名的屈辱,有意無意的傷害,或生命中的挫折時,我們是否就一蹶不振呢?或是,我們可以暫時繞過這個生命中的障礙,跨越這個阻礙目標的絆腳石。

因為,我們實在沒有必要為了「一塊石頭」,放棄所有的旅程。除非我們能跨過這個面前的石頭,否則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前面的道路有多少驚奇!

 
 樓主| 發表於 2013-3-22 12:45:09 | 顯示全部樓層
愈專業要愈會溝通


愈成熟的麥穗,愈懂得彎腰;愈懂得彎腰,才會愈成熟。保持謙虛和擁有成就,絕對不是二選一的單選題。

有一位資深醫生,因為醫術非常高明,許多年輕的醫生都前來求教,並且主動要求投靠在他的門下。資深醫生選了其中一位年輕的醫生,留在診所內幫忙看診,兩人以師徒相稱。

看診時,年輕醫生成為資深醫生的得力助手,資深醫生理所當然是年輕醫生的導師。由於兩人合作無間,診所的病患與日俱增,聲名遠播。

為了分擔看診時,愈來愈多的工作量,避免病患等太久,醫生師徒決定分開看診。病情比較輕微的患者,由年輕醫生診斷;病情比較嚴重的,由師父出馬。

實行一段時間之後,指明掛號給醫生徒弟看診的病患,比例明顯增加。起初,醫生師父不以為意,心中也高興地認為:「小病都醫好了,當然不會拖延成為大病,病患減少,我也樂得輕鬆。」

直到有一天,醫生師父發現,有幾位病患的病情很嚴重,但在掛號時仍堅持要給醫生徒弟看診,對此現象他百思不解。還好醫生師徒兩人彼此信賴,相處時沒有心結,收入的分配,也有一套雙方都能接受的標準制度,所以醫生師父並沒有往壞處想,也就不至於到懷疑醫生徒弟從中搞鬼、故意搶病患的地步。

「可是,為什麼呢?」他問我:「為什麼大家不找我看診?難道他們以為我的醫術不高明嗎?不會吧!我剛剛才得到一項由醫學會頒贈的『傑出成就獎』,登在新聞報紙的版面也很大,很多人都看得到啊!黃顧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為了幫忙解開他心中的疑團,我必須到他的診所深入觀察。本來我以為有必要特別佯裝成病患,後來因為感冒,也就順理成章地到他的診所就醫,順便觀察看看問題出在哪裡。

初診掛號時,沒問題,負責掛號的小姐很客氣,並不會刻意暗示病人要掛哪一位醫生的門診。複診掛號時,就有點學問了,我發現很多病患都從醫生師父那邊,轉到醫生徒弟的門診。

這部分的問題是出在所謂的「口碑效果」,因為醫生徒弟的門診掛號人數偏多,等候診斷的時間也比較長,有些病患在等候區聊天,不但交換彼此的看診經驗,也呈現出「門庭若市」的場面,讓一些對自己病情比較沒有信心的患者趨之若鶩。

更有趣的發現是在問診的過程中,我又有了新發現。醫生徒弟的經驗雖然比較不豐富,但也就是因為他有此自知之明,所以問診時非常仔細,慢慢研究推敲,跟病患的互動溝通比較多、也比較深入。

再加上醫生徒弟沒有身段的問題,所以很親切、客氣,也常給病患加油打氣:「不用擔心啦!回去多喝開水,睡眠要充足,你很快就會好起來的。」諸如此類的心靈鼓勵,讓他開出的藥方,更有加乘的效果。

回過來看看醫生師父這邊,情況正好相反。經驗豐富的他,看診速度很快,往往病患毋須開口多說,他就知道問題在哪裡,資深加上專業,使得他的表情顯得冷酷,彷彿對病患的苦痛漸漸麻痺,缺少同情心。

整個看診的過程,明明是很專業認真的,卻容易使病患產生「漫不經心、草草了事」的誤會。

當我向醫生師父提出這些淺見時,他驚訝地張大了嘴巴:「對喔!我自己怎麼都沒有發現!」

這是麥穗的彎腰哲學,其實,很多具有專業素養的人士,都很容易遇到類似的問題。並不是自己故意要擺出盛氣凌人的高姿態,但卻因為地位高高在上,而令人仰之彌高,產生遙不可及的距離感。

別忘了!愈成熟的麥穗,愈懂得彎腰。或者,我們也可以來個逆向思考,愈懂得彎腰,才會愈成熟。保持謙虛和擁有成就,也許就像魚與熊掌般難以兼得,但也絕對不是二選一的單選題。只要隨時提醒自己,放下專業的身段,願意誠懇和比你資淺,或職務位階低的人好好溝通,擁有成就的同時,依然可以有謙虛的心胸。

換句話說,有專業素養、也很會做事,的確是成就自我的重要基礎,但溝通的技巧和友善的態度,卻是不可或缺的要件。

有些學識很棒的人,常被譏評為:「躲在象牙塔裡!」其中一部份的原因,就是出在他們既不善於溝通、也不樂在溝通,與外界的接觸愈來愈少,他不了解別人,別人也不會懂他。

誠如「會做事、也要會做人」的道理一樣,願意溝通的態度,就是一種謙虛的表現,將會令你的專業表現,更添光彩!
 樓主| 發表於 2013-3-24 05:59:25 | 顯示全部樓層
傻瓜的煩惱

在一個城市裡,住著一個傻瓜,他很為大家都把他看成傻瓜而感到苦惱。有一天,一位專門為人解答人生困境的智者,來到這座城市傻瓜便跑來向智者求助。

「你有什麼生命的困境呢?」智者問。

「我不喜歡別人把我看成傻瓜,請問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別人把我看成是聰明人呢?」傻瓜說。

「這非常簡單,從現在開始,不管任何事情,你都給予最多最無理的批評,特別是對那些美好的事情加以批評,七天以後,大家都會認為你是聰明人了。」

「就這麼簡單嗎?那我該怎麼做呢?」

「例如,若有人說:『今晚的月色很美!』你就立刻加以批評,直到別人相信月色對人生無用為止。

若有人說:『生命中最重要的是愛!』你也立刻加以批評,直到別人相信愛對人生一點也不重要。若有人說:『這本書寫得很好!』你仍然立即加以批評,直到別人相信人生根本不需要書。這樣,你懂了嗎?」

「懂了!懂了!」傻瓜說:「但是只要這麼簡單,人就會相信我不是傻瓜嗎?」

「相信我!我會在這裡停留七天,七天之後你來,我保證別人不管你的內在是不是傻瓜,他們都會認為你是聰明人了。」

傻瓜就按照智者教導的去做了,他不論聽到任何事情,總是立刻跳起來批評把他所知道的所有非理性的字眼都傾吐出來,直到別人相信他才停止。

七天之後,傻瓜回來探望智者,他的後面跟隨著一千多個門徒,對他畢恭畢敬,並且稱呼他為「大師」。

現在的資訊和傳播,有點超過我們想像的發達了。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一些,去體會資訊和傳播的內容不論是電視、廣播、報紙、網路,有許多人,他們每天做的事情都一樣,就是批評。

今天所發生的事,晚上會有十幾家電視的談話節目批評,二十幾家電台評論第二天或第七天,會有上百家報紙雜誌批評,大家的焦點永遠放在被批評的事情很少人注意那些批評的人是不是傻瓜。

最後,一些傻瓜都有了追隨者。

不想成為傻瓜追隨者,首先要學會靜心,少發議論。

其次是保持觀照,去看見事物背後的真相。

再者,是獨立思維,不在表面的評論中打轉。

最後,就是永遠對自己生命的成長保持正向和喜悅的態度。
 樓主| 發表於 2013-3-26 05:31:59 | 顯示全部樓層
熟練的無能

話說乾隆年間,京城出現了一個專偷皇宮寶物的的神偷。

他來無影,去無蹤,縱使紫禁城內牆高池深,戒備森嚴,但這些都不放在他的眼裡,依舊來去自如。

只不過皇宮內大大小小的瑣事何等繁雜,出現一名小偷而已,倒也沒有驚動到高高在上的萬歲爺。

直到有一天,乾隆皇帝發現放在御書房的玉璽竟然不翼而飛,勃然大怒,敕令紫禁城內外作地毯式的搜索。

妙就妙在這裡,玉璽居然在三天後又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皇帝的桌上。

這下子乾隆慌了,他想:「這神偷在深宮內苑裡這般地來去自如,這次玉璽失竊倒也算了,下次如果他要取朕的項上人頭,那不就?」

乾隆越想越恐懼,馬上召見大臣們商討對策。

會議中,眾大臣面面相覷,只見和珅率先打破沉默:「啟奏陛下,臣有一計,定可捉拿此賊。」

乾隆急道:「愛卿有何對策?」

「這需要多管齊下」和珅稟奏道:「
一、加派三千御林兵嚴守禁城,務求滴水不漏。

二、加強宮內防盜機關,嚴防裡應外合。

三、百姓出入京城,一律接受身份及行李檢查,以防贓物外流。」

如此一來,此惡賊一定無所遁形,難逃法網。」

乾隆大喜:「很好,就依愛卿所言,馬上去做。」

不料這計策實施了半年,神偷猖獗依舊,接連著幾件寶物被偷不說,京城的人民也都感到不便,怨聲載道。

乾隆看這樣下去實在不是辦法,只得再召開會議討論。

「劉愛卿,你一向足智多謀,這次倒拿點主意啊?」

乾隆沉不住氣,開門見山地點名劉羅鍋想想辦法。

劉羅鍋駝著背,伸出三根手指頭緩緩地說:「啟奏陛下,依臣愚見,倒可以從三方面下手。

第一,將紫禁城外增派的御林軍都撤掉。

第二,將所有寶庫的大鎖通通拿掉。

第三,將存放寶物的箱子全部打開。

如此一來,必能手到擒來。

乾隆聽了甚感不解:「劉愛卿,你是聰明人,怎麼說起這糊塗話來了?」

劉羅鍋瞇著眼睛,嘴角浮起一抹微笑:「請陛下試試看,便知成效!」

於是乾隆下令照辦,不出十天,神偷居然就被輕易地捉到了!

原來這位神偷已有三十年偷竊歷史,上千次的成功經驗告訴他,進入目的地後,要先機警地躲過警衛,找到門後迅速開鎖、進入、拿寶物,拿到後迅速往窗外跳。

只要精準地執行這些步驟,即使再嚴守的地方也能順利偷出寶物,可是這次進入目的地後,竟然沒有警衛,也沒有鎖門,進去後只看見箱子打得開開的,窗戶也被拿掉了,在這一連串的猶豫中,浮現了前所未有的疑問、驚慌與恐懼.....

就在這猶疑的片刻,說時遲那時快,巡邏的衛兵一擁而上,神偷還楞在那兒,口中猶自喃喃念著:「怎麼會這樣呢??怎麼會這樣呢?」。

~~~~~~~~~~~~~~~~~~~~~~~~~~~~~~~~~~~~~~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不也充滿了這一類的情境嗎?

沈迷在過去的成功經驗,執著於以往所養成的習慣,一旦環境改變,很容易落入一種「熟練的無能」

愈是熟練、愈是顯得無能。

換句話說,真正捉到神偷的不是滴水不漏的防守,不是高城深池、銅牆鐵壁,而是神偷累積三十年的「經驗」打敗了他自己。

過去的經驗告訴他,面臨到的環境、遭遇到的狀況 ,甚至是接觸到的對手都將是如何如何,他只要如此這般即可;有朝一日,當環境改變,狀況改變,對手改變,仍舊依賴經驗的結果,只有猶豫、恐懼、束手無策,終至走上失敗一途。

在不斷快速變遷的時代中,突破過去的包袱,掌握新的環境,面對新的課題,迎接新的挑戰,才能不斷地超越自我,再創新機。

我們並非完全否定「經驗」的結晶,而是強調在運用經驗的同時,仍然要保有一顆自在的心;在十倍速快速變革的時代裡,如果我們還用傳統的武器、現代的戰術,是不可能贏得未來的戰爭。
 樓主| 發表於 2013-3-27 13:07:13 | 顯示全部樓層
趣味定律


1.蘋果定律:如果一堆蘋果,有好有壞,你就應該先吃好的,把壞的扔掉,如果你先吃壞的,好的也會變壞,你將永遠吃不到好的,人生亦如此。

2.快樂定律:遇事只要你往好處想你就會快樂,就像你如果掉進溝裡,你都可以設想說不定剛好有一條魚鑽進你的口袋。

3.幸福定律:如果你不是總是在想自己是否是幸福的時候,你就幸福了。

4.地位定律:有人站在山腳下,而有人站在山頂上,雖然所處的位置不一樣,在兩人眼裡的對方卻是同樣大小。

5.沉默定律:在爭辯的時候,最難辯倒的觀點就是沉默。

6.動力定律:動力往往來源於兩種原因,希望或絕望。
7.受辱定律:受辱時的唯一辦法就是忽視它,不能忽視它,就藐視它,如果連藐視它也不能,你就只有受辱了。

8.愚蠢定律:愚蠢大多數是在手腳或嘴比大腦行動還快的時候產生了。

9.價值定律:當你擁有某一項東西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種東西並不像你原來所想的那樣有價值。

10.失眠定律:開了電視睡得著,關了電視反而睡不著。

11.人生定律:一輩子一盤棋,每一步都是自己走出來的。

12.談話定律:最使人厭煩的談話有兩種,一是從來不停下來想想,另一種是從來不想停下來。

13.慣性定律:任何事情只要你能夠堅持不斷去加強它,它終究會變成一種習慣。

14.遊戲定律:無論你保齡球打得多“菜”,每次玩都可能有一兩次全中,令你滿意。高興的下次再來。

15.指責定律:當用一個手指指責別人的時候,別忘了總有三個手指正指向自己。

16.旅遊定律:沒有比記憶中更好的風景,所以最好不要故地重遊。

17.備份定律:學會用左手做一些事情,因為右手不是永遠都管用。

18.時間定律:一分鐘有多長?這要看,你是蹲在廁所裡面,還是等在廁所外面。

19.尋找定律:有時候越是急著找手機,翻遍整個房間也找不見,靜下心來發一會兒呆,你就會發現手機一直就在左手裡。

20.合作定律:一個人花一個小時可以做好的事情,兩個人就要兩個小時。
 樓主| 發表於 2013-3-29 19:19:51 | 顯示全部樓層
何時磨利鋸子


某人很吃力地在鋸一堆木頭,因舊的尚未鋸完,新的又送來,致愈堆愈多, 不得已只有再三延長工作時間。

有人好心提醒他:「因為鋸子鈍了,所以效率甚差,只要將鋸子磨利,即可改進日益惡化的情況。」

該人頭也不回答:「工作都忙得做不完了,那有時間磨鋸子?!」

好心者仍不死心,問道:「那你何時有空磨利鋸子?」

該人有氣無力應道:「等我鋸完這堆木頭再說。」

看起來像是個笑話,但在企業內類似情況比比皆是:某企業總經理慨嘆現有幹部多不勝任,必須加強教育訓練,乃責成人事單位籌辦。

人事單位如火如荼地趕出了課目、講師、時程送核。

結果總經理批示:目前旺季趕貨,為免影響產銷,宜延至淡季再辦。

到了淡季,人事單位又原案送呈。孰料,總經理只批示:緩議。並末說明理由。

人事單位由高階主管囗中隱約得知原意竟是:生意不好,獲利衰退,那有閒錢辦訓練?

原來,許多企業對教育訓練的重視,不過是心血來潮的囗號罷了,又如何能怨人才不濟與不繼呢?

某工廠一直延誤交貨,但訂單不但末超過產能,每月實際產量不過產能的 60%多,令老闆十分不滿。而廠長一貫的理由為「機器故障率太高」。

老闆終於按捺不住,責問廠長:「為何不徹底檢修機器,降低故障率?」

廠長一副無奈狀,攤手道:「趕貨都來不及了,連假日都在加班,那能停機檢修?」

老闆質疑道:「不是可利用夜間下班時閒檢修嗎?」

廠長委屈道:「白天連加班已累了一天」

老實說,就算白天班斷然停機檢修也值得。

癥結在有沒有心根本解決交期延誤的問題;否則,所有解釋都是自欺欺人的藉囗。

不少人為了進修,買了不少好書,也希望能靜下來詳細批讀,故置於書櫃,並下定決心:「有空時,要好好讀一些書。」

於是,書愈買愈多,時間卻愈來愈少,永遠抽不出空讀書。

有什麼事比先磨利鋸子更重要呢?
 樓主| 發表於 2013-3-31 03:43:26 | 顯示全部樓層
有時有理由不一定要解釋



 


剛開學,系裡有一位新進老師宣布喜訊,雖然包禮金是看交情,是個人的自由,但是依照慣例很少有不包紅包的。

可是這次因為有一資深的老師,並沒有和大家一起送禮,雖然表面上同事大多隱忍不說,卻常私底下議論紛紛,有老師認為他早結過婚,小孩也生過了,賠本的生意自然不肯做;也有老師認為他平常就節省,省下紅包也很正常;但我卻有另外的想法。

記得有一次帶著學生搭捷運從台北到淡水,因為假日人多,很多人只好用站的。

門邊的位子坐著一位長髮女孩微低著頭,清秀的臉龐,一襲淡綠色長洋裝,把夏日擁擠的捷運點綴的十分清涼。

到了劍潭站有個阿婆背了兩大包東西上車,滿頭大汗東張西望找位子,就站在女孩面前,女孩抬頭看了阿婆一眼,旋即低頭玩弄手上的皮包帶子,似乎沒有讓位的意思。

於是我便故意轉身問學生:「在車上遇見老弱婦孺要怎樣?」

學生馬上回答:「要讓座!」

我一向認為機會教育是很有用的,於是便用眼角餘光瞄向她,發現她將手上的帶子順時鐘纏啊纏,又逆時鐘的回復原狀,頭卻低的更低,但是還是沒讓位的跡象,像是作錯事的小孩挨罵,只是低著頭,卻不肯道歉。

到了紅樹林站,女孩起身準備下車,這一幕讓我終身難忘。

車門打開後,她跨出了右腳,左腳卻在離地後向外畫一個弧,才勉強跟上右腳。

女孩沒有回頭,只是低著頭,努力讓左腳跟上右腳,但是對他的誤會,我卻只能用眼光道歉。

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辦法對每一個人說明理由、解釋情況,尤其是對不認識的人;所以可能被誤解,會遭譏笑。

沒有讓位的女孩,怎麼跟陌生人解釋她的情況?

將心比心,我相信沒有包紅包的同事有他的理由,卻不一定要向我們解釋。

很喜歡這則故事,是因為它提醒了我--不該用自己的眼光和框架來看待世界。

很多事情並不是自己想的這樣或是那樣,或許自己本身是委屈的;可是多替別人想一想,自己的人生會好過一點。

我們沒有辦法對所有人解釋,所以我們做事只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好。

但,只問良心真的就可以了嗎?

每每看到一些朋友彼此產生了誤會,看到一些朋友間的爭執,我都在想這個問題。

或許,好朋友間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但我相信,好朋友間的體諒也是非常重要的!

這樣的體諒讓彼此間的相信不是盲目的相信,「我相信你不會是這樣的人,我相信你一定有好的理由!」

這是肥皂劇裡常見的對白,卻也反映出一些人生的道理。

於是,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我感覺可能會讓朋友誤會的生活片段,我也會在事後主動解釋。

因為瞭解,所以更能彼此包容。當我知道朋友的個性是如何,對於一些事情便更能淡然對待;當我知道朋友介意哪些事情,我也更能體貼他,不去做這些事情。

有些理由,我會解釋,我會道歉。有些事情,我無法解釋和道歉的,我會用笑容以待。

我相信真正的朋友會瞭解這個笑容的意義,然後等待著我的解釋。

別讓真正的朋友錯身而過,沒有人能真正懂你在想什麼,適時地解釋,是對朋友的體諒,適時地信任和等待也是。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我要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NoName Team 電腦資訊討論區 |網站地圖

GMT+8, 2024-11-28 06:46 , Processed in 0.97408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