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ame Team 電腦資訊討論區

 找回密碼
 我要註冊
搜索
樓主: kazaam

從小品文、小故事、笑話裡得到啟發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3-3-9 09:32:55 | 顯示全部樓層
好話壞話只在一念之間

作者/劉墉

說件「鮮事」給你聽──

有個丈夫跟太太親熱,撫摸著太太,很有情趣地讚美:「妳的皮膚摸起來真細,絕不像四十歲的女人。」

太太笑:「是啊!最近摸過的人都這麼說。」

『啪!』一記耳光。丈夫吼道:「妳最近讓多少人摸過?妳老實招來!」

太太摀著臉,哭著喊:「大家是這麼說啊!每個護膚中心的小姐都這麼說。」

這是真事,但是怎麼看都像笑話對不對?問題是,當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我們周遭充滿這樣的笑話。

只因為一句話沒說對,就把喜劇變成了悲劇,把眼看就要辦成的好事變成了壞事。

「話」人人會說,只是不見得人人會說話;有話好說,只是不見得人人說好話。

不說好話的道理很簡單──因為他沒有多想一想。

舉個例子:

最近我有個朋友,在他新居的後院搭了間工具房。

那工具房是買現成的材料,再自己拼裝的,專門用來放剪草機、鏟子、鋤頭這些整理花園的工具。

可是我這朋友興高采烈地才拼裝到一半,他的鄰居竟然隔著牆喊:「你亂蓋房子,是違法的。」

我這朋友氣極了,跑到建管處去問,得到的答案是蓋十呎乘十呎以內的工具屋,不違法;只有超過,才違法。

他回去量了量自己買的工具屋,是十呎乘十二呎,多了兩呎,於是拿去退掉,換成合法的尺寸。

工具屋搭好了,他跑來對我說:「我非要去糗糗我那鄰居不可,我要告訴他中國人不好欺負,我去政府單位問過
了,現在搭的絕對合法,歡迎他去告!」

「你何必這麼說呢?」我勸他:「您何不換個方式,對他說『真是謝謝你,幸虧你提醒我,不然我的工具屋多了兩呎,因為違法得拆除,就白蓋了。』

你不是照樣讓他知道你去問過政府單位,現在是合法建築了嗎?」

朋友想了想,覺得有理,照辦了。結果不但沒有得罪鄰居,還交上了好朋友。

再說個故事。

有個人和他太太為了一點小事吵架,要離婚,起因居然不但不是壞事,還是好事。

那一天,他太太買到一條上好的石斑魚,特別打電話到辦公室:「你離開辦公室的時候,打個電話回來,我好下鍋蒸,這石斑魚,多一分鐘少一分鐘都不成。」

那太太想得很好,丈夫出門,她蒸魚,丈夫進門,正好上桌。

偏偏她丈夫下班的時候,才打完電話,說要出門了,就碰上個客戶突然造訪,耽誤了二十分鐘。「糟了!」送走客戶,丈夫心想,趕緊又撥個電話回家:「對不起,臨時有事,現在才能走。」

太太一聽,在那頭跳了起來:「什麼?你還在辦公室?你不知道魚涼了不好吃嗎?你知道這條石斑魚多少錢嗎?」

丈夫沒多吭氣,匆匆忙忙開車回去,一路想,一路急,加上晚了,餓,胃都急疼了,路上還差點撞了人。進門沒好氣地說一句:「魚涼了就涼了嘛!熱熱不就得了?」

太太也沒好氣:「你是沒命吃好魚,以後給你吃涼的。」

兩個人當然「吵翻了」,拉開嗓子吼,把孩又都嚇哭了,一條好好的石斑魚,放在桌上,誰都沒吃,還差點離了婚。

你說,他們是會說話嗎?

如果那作太太的,能像我那搭工具屋的朋友,換個角度說:「別急!別急!魚涼了,微波爐熱一分鐘就成了,開車小心點,我們等你。」

那丈夫不是會感激老婆的體貼嗎?

會說話與不會說話,常在那一念之間。

一念之間,他懂得忍、懂得退一步想,想想壞話怎麼好說,狠話怎麼柔說,就可能有個喜劇的結局。

那一念之間,他毫不考慮地脫口而出,則可能是個悲劇的結尾。

雖然許多人讚美我口才好,但是我從不這麼認為,而且覺得自己年輕的時候總是說錯話。即使到今天,我每天晚上還是常把白天說的話想一想,檢討一下,是不是有不妥當,或者「有更好的說話方法」。

正因此,在這本書裡我提出的案例,都是最真實的,發生在大家身邊的小事。而由那些小事裡,常能見到大學問;由那些簡單的話語中,常能觸及心靈的深處。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03:13:36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們很快樂,因為我們常犯錯

山上有兩個寺院:A寺院和B寺院,A寺院的僧眾不和合,整天吵架,因此大家生活都很艱苦;而B寺院僧眾很和諧,所以過得很和樂。

有一天,A寺院的住持發現了,就派人去打聽:他們為什麼能過得這麼幸福快樂?

沒想到B寺院的一位小沙彌回答:「我們很快樂,是因為我們常犯錯。」

住持聽了就更迷惑。就請人去看看是怎麼回事。

打探的人到了大殿時,正好有人在拖地,另一人一進門就滑了一跤,拖地的人馬上說:「真抱歉,都是我的錯,是我拖地倒太多水了。」

滑倒的人反而道歉說:「抱歉,是我自己不小心,沒先看您正在拖地。」

就這樣,大家都說自己錯了,一團和氣的互相懺悔,當然能和合無諍,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發表於 2013-3-10 17:56:56 | 顯示全部樓層
故事看起來很易懂,可是做起來還蠻有難度的
 樓主| 發表於 2013-3-11 00:38:55 | 顯示全部樓層
‎1.01 v.s. 0.99:用「三舊一新」來讓每天都比前一天進步一點點


這是最近網路上廣為流傳的「每天都要比前一天進步一點點」,大意是說:

「如果你每天都進步 0.01,一年下來就會是一年以前實力的 37 倍 (精確值: 37.783434 倍,1.01^365 = 37.783434),而如果每天都退步一點點,則會在一年後只剩下當初0.03倍實力(精確值:0.025518 倍)」

我們不用是渾然天成的天才,而需要熱情、使命感,需要觀察,需要提問,需要創造,讓我們不斷的在某個方向往前,成就原本不曾想過的生命風景。

對1.01v.s.0.99法則的回應

1. 0.1這個數字還不夠

「0.01」這個數字,無論是1.01或是0.99,其實都只是個「比喻」,用了很小很小的數字,指出了正向、負向的方向性,並配上了時間的效果,讓大家看出了成效。

其實重點仍是當年李白的「鐵杵磨成袖花針」,或是「異數」裡那個雖不完備,但有一定參考價值的「一萬小時努力」理論。

如果每天不只進步0.01呢?甚至,虛度人生而導致的「退步」,恐怕也不只每天退步00.1。(過完年,我一堆東西都變生疏啦。)

所以,回歸現實,或許大家要放大(也可能縮小)這個「0.01」這個數字。

或許,我們可以不只每天進步一點點,也可以每天進步多一點。


2.老子與彼得聖吉的挑戰——–月盈則虧

如果大家有看過「老子」或「第五項修練」的話,大概會比較能快速理解這個「月盈則虧」,乍看之下,我們可以無止盡的往某個方向前進,但老祖先的智慧:「否極泰來」、「盛極而衰」,皆指出了一個問題。

這個世界總會出現某個「調節」你的力量,來阻止某樣事物的增長。

當我們不斷增長的時候,其稱之為「增強環路」,就像是—-你喜歡一個異性,那個異性也喜歡你,你們兩個感情會火速加溫。

然而,會有成千上萬種理由,造成一個反方向的「調節環路」,來降溫這段感情:因為你們太喜歡彼此,都花時間在愛情上,幾年過去了,當突然面對到家長壓力、金錢壓力的時候,感情便迅速的受到挫折(不過據身邊經驗,許多感情還撐不到這一段就是了。)

老子裡「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物極必反」,可以應用在個人的生活上、團隊的衝刺上、組織的管理上,或許是我們在看1.01v.s.0.99法則的時候,可以補充在心裡面的。


我如何實踐「每天都進步一點點」

1.面對殘酷的現實,實事求是的「已知的樂觀」

正向思考是件好事,可是容易「失控」,在實際的進步過程當中,加點「黑帽」是件好事(詳見「六頂思考帽」),透句Newsroom說的:「認識問題是解決的第一步。」承認問題,走過「無知的樂觀」,度過「知情的悲觀」,進入到已知的樂觀。


2.「Vision」的重要性

杜拉克有個小故事:

有人一天來到了鎮上,問三個石匠他們在做什麼?

第一個石匠回答:「我在養家餬口。」

第二個石匠回答:「全鎮都依靠著我,我是本鎮最厲害的石匠。」

第三個石匠看著天空,眼中閃爍著光芒:「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誰,會是進步得最多的石匠呢?


Vision,是讓一個人願意往「1.01」方向前進的重要動力—詳見「為什麼Vision對一個平凡人來說這麼重要?」



3.「三舊一新」的實踐

那怎麼進步?我自己的實踐方法是,「三舊一新」。


把所有在做的事情,找出工作的性質,分類成幾項,每天挑三樣重要的事來做,養成習慣,並且每天不斷優化、提升做事效率。然而,每天都會要一件不熟悉的事來做,儘管可能會花費更多時間,但能夠刺激自己「習慣」的走出舊有的舒適圈。


舉例來說,我今天實踐的「三舊」就是:

一、大量閱讀、吸收,不限網路文章跟書本,並且去「策展」這些龐大的資訊,整理成「知識」,然後分享給可能需要的人。

二、處理組織的工作。

三、準備學校的課業。

而今天的「一新」則是看了一本以前不會去看的藝術種類的雜誌,去刺激了自己的觀點。

舊的事情,好比「閱讀」這件事好了,以前Wondero的粉絲大概1000人時,我每天頂多閱讀一百篇文章,但現在卻已經進步到,可以閱讀200篇以上的文章,都是閱讀的來源變得更穩定,閱讀的速度跟腦袋理解的速度都變得比以前好的關係。(補充:如何一小時閱讀四十篇文章)


而新的事情,則刺激我去接受固定的觀點,卸上已有的「框架」,保持心的敞開,讓我明白我昨日的觀點中,仍有許多的盲點,而且這些新的挑戰,遲早也會被納入我舊的事情中,不斷被優化。


總結:

在看待1.01v.s.0.99的法則的時候,我們別忘了三件事:

1.這個0.01更像是個比喻,現實恐怕更劇烈(或更微弱)。

2.這世界上只要有「增強」的地方,幾乎必有「調節」的存在。月盈則虧,水溢則滿。

3.透過「已知的樂觀」、「Vision」跟「三舊一新」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往「每天都比前一天進步一點點」的方向邁進。當然,你一定還有比我更好的方法。

讓我們每天都可以進步一點點,甚至進步多一點。


想看更多思辯方法 請至woundero部落格:
 樓主| 發表於 2013-3-12 14:24:34 | 顯示全部樓層
以鏡為師

徒弟擦一面鏡子,邊擦邊說:「這鏡子可真是賤貨,幾十元買了這麼一大面!」

師父笑著說:「你可別小看了這鏡子啊!它可以當你的老師呢。」

「哦?」徒弟也逗趣說:「不知這鏡子老師將何以教我啊?」

「不管什麼東西,只要放到鏡子前面,它都映得出嗎?」師父問。

「當然」

「那麼東西移開後,鏡子裡還留有餘影嗎?」 師父問。

「那怎麼會呢?」

「這就是智慧啊!」師父說:「這叫"物來則應,過去不留"。徒弟,你在生活中能到"事來則應,事過即忘"嗎?」

「不能。」徒弟說「「想不到這鏡子還有點門道,還有嗎?」

「多得是。」,師父說:「比如孔孟先師或帝王將相來照鏡,你說鏡子會因為高興加倍細心嗎?」

「不會. 」徒弟答。

「如果乞丐、棄兒來照鏡,鏡子會因厭惡而應付了事嗎?」

「不會。」

「這就叫"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又叫與聖人居而不喜,與凡夫居而不憂,你做得到嗎?」師父問。

「做不到!還有嗎?」徒弟興沖沖地問。

「當甲物體正在照鏡子時,鏡子會一邊照甲又一邊惦念乙嗎?」

「不會。」

「這叫把握當下,而無所住。你做得到嗎?」

「做不到!還有呢?」徒弟窮追。

「鏡子映現紅色物體時,其本身會不會也變成紅色?映現綠色時會不會本身也成綠色?」

「不會。」

「鏡子本身雖不變色,卻仍能紅來現紅,綠來現綠,是不是?」

「是,這叫什麼?」徒弟問。

「這叫"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你做得到嗎? 」

「做不到,還有嗎?」徒弟還不解渴。

「鏡子映人映物、映狗、映水、映火、而本身玻璃的本質卻始終不變,這叫做"體不動而用常顯。用常顯而體不變"你明白嗎?」

「明白了。」徒弟感嘆地說:「想不到一面小小的鏡子,竟蘊含了這麼多道理!真是物物皆可為師。
 樓主| 發表於 2013-3-13 13:16:55 | 顯示全部樓層
你是兔子嗎

兔子月薪5千,打算用20萬建一個窩。

狼不允許,說私自建就是違章建築,只允許向王八買。

王八是搞房地產的,先用20萬賄賂狼取得開發權,再用50萬元向狼買這塊地,投資10萬元把兔子窩蓋好,向兔子要價200萬元。

兔子拿不出這麼多錢於是向狐狸借200萬元,連本帶利300萬,20年還清,兔子全家二十年給狐狸打工。

狼、狐狸、王八都掙了錢,只有兔子虧,連孩子也不敢生了。

兔子越來越少,狼覺得這樣下去大家沒肉吃,於是調控。

狼顯得非常重視兔窩價格太貴的問題,研究部署了遏制兔窩價格過快上漲的政策措施。最後認定兔窩價格賣得太高的原因是因為有的兔子買了兔窩後自己不住而進行倒賣所致。

於是狼規定:兔子買了兔窩5年內賣了的,要向狼交納營業稅。

結果兔窩價格沒降下來,狼卻發了大財。

狼又對狐狸說:只借錢給首先交了更多錢的兔子,並提高高利貸的利息,多買兔子窩的不借,全交現錢。

這樣狐狸在兔子的購窩過程中也發了財。

王八藉著兔窩價格上漲的行情,以更高的價格向狼買地,並轉嫁到兔窩價格上,再加價後賣給兔子。

看到狼辛苦地為自己操勞,兔子很感謝狼,但還是發現兔窩價格越來越貴。

狼說:這事挺複雜,還真不太好辦,不過兔子們放心,我們將繼續調控,可以向已經有兔窩的兔子徵收兔窩稅。

看見的轉發一下,因為有些兔子還不明白。

近日,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一針見血地指出:「窮人把錢存入銀行,實際上是補貼富人。」

在中國有一個奇怪的現象:窮人到銀行存款,富人到銀行貸款。結果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中國的老百姓只要堅持3個月之內不存錢,房價將跌穿,銀行破產。中國的很多問題就可迎刃而解。

群多的轉發吧,有多少轉發多少,總有一天物價會降。

因為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兔子。
 樓主| 發表於 2013-3-14 14:39:29 | 顯示全部樓層
人定勝天


東方的智慧者所謂的「人定勝天」,是指可以透過敦厚自己的德行,來改善逆境或命運,開創自己理想的人生。

知識不斷地累積與發展,使人的能力不斷提升,但如果沒有相應的品德同步增長,則「能力」將反而變成禍害。
有這樣比喻:

有能力,有品德,是上品。

無能力,有品德,是中品。

無能力,無品德,是廢品。

有能力,無品德,是毒品。

古德有云:「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無德,如家無主而奴用事矣,幾何不魍魎猖狂?」

古來聖賢早就這樣教導我們,「品德」才是主人,「能力」是僕人,僕人是聽命於主人的。亦即能力的運用,時時處處都得以「德」為依歸,否則,就如同主人不在家,僕人擅自決定事情,家裡就會大亂了。

一位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當上了美國一所中學的校長。

每當新教師來校報到,他都會交給新教師一封信,信上寫著:「親愛的老師,我是集中營的生還者,我親眼看到人類不應當見到的情景;毒氣室由學有專長的工程師建造;兒童被學識淵博的醫生毒死;幼兒被訓練有素的護士害死;婦女和嬰兒被受過高中或大學教育的人們槍殺。看到這一切,我懷疑教育究竟是為了什麼?」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07:56:14 | 顯示全部樓層
我愛你


一群忘年之交的男人在喝酒,有人突發奇想,相約給各自老婆發個簡訊,寫到「我愛你!」看看各年齡段的女人的反應,果然結果大不一樣。

20來歲的女人回復→「我也愛你!」

30來歲的女人回復→「酒喝多了吧?」

40來歲的女人回復→「你沒病吧?」

50來歲的女人回復→「發錯人了吧?看回來怎麼收拾你!」

60來歲的女人回復→「退休了閑得慌是不是?爬山去吧!」

70來歲的女人不回復,直接給兒子打電話→「你爸病了,趕快帶他去看醫生!」

80來歲的女人自言自語地說→「唉,今天一定是忘了吃老人癡呆藥了。」
  
 樓主| 發表於 2013-3-16 06:05:22 | 顯示全部樓層
洋人學中文

有一個老外為了學好漢語,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拜師于一位國學教授門下。

第一天老外想挑一個簡單詞彙學習,便向老師請教英語 " I " 在漢語中應該如何說。

老師解釋道:中國是一個官本位國家,當你處在不同的級別、地位,〝I〞也有不同的變化,就像你們英語中的形容詞有原級、比較級、最高級一樣。

比如,你剛來中國,沒有地位,對普通人可以說:「我、咱、俺、餘、吾、予、儂、某、咱家、洒家、俺咱、本人、個人、人家、吾儂、我儂。」

如果見到老師、長輩和上級,則應該說:「區區、僕、鄙、愚、走、鄙人、卑人、敝人、鄙夫、鄙軀、鄙愚、貧身、小子、小可、在下、末學、小生、不佞、不才、不材、小材、不肖、不孝、不類、走狗、牛馬走、愚小子、鄙生、貧生、學生、後學、晚生、晩學、後生晚學、予末小子、予小子、餘小子。」

等到你當了官以後,見到上級和皇帝,則應該說:「職、卑職、下官、臣、臣子、小臣、鄙臣、愚臣、奴婢、奴才、小人、老奴、小的、小底。」

見到平級,則可以說:「愚兄、為兄、小弟、兄弟、愚弟、哥們。」

見到下級,則可以說:「爺們、老子、大老子、你老子、乃公。」

如果你混得好,當上了皇帝或王爺,則可以說:「朕、孤、孤王、孤家、寡人、不轂。」

如果你不願意當官,只好去當和尚、道士,則應該說:「貧道、小道、貧僧、貧衲、不慧、小僧、野僧、老衲、老僧。」

最後一點必須注意,一旦你退休了,便一下子失去了權利和地位,見人也矮了三分,只好說:「老朽、老拙、老夫、愚老、老叟、小老、小老兒、老漢、老可、老軀、老僕、老物、朽人、老我、老骨頭。」

上面一百零八種〝I〞,僅僅是男性的常用說法。更多的〝I〞明天講解。

老外聽了老師一席話,頓覺冷水澆頭,一個晚上沒有睡好覺。第二天一大早便向老師辭行:「學生、愚、不材、末學、走。」退了房間,訂了機票,回國去了。
 樓主| 發表於 2013-3-17 03:08:50 | 顯示全部樓層
堅持的是原則還是偏見

待人處世的過程中,「堅持原則」本來是正常的,問題是「你所堅持的究竟是原則?還是自己的偏見?」

如果對任何事都堅持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堅持要用自己的做法,只管自己,別人的建議和商量,都不願接受,也不願意為任何人改變,不替別人設身處地著想,到最後可能於人於事都會造成傷害。

你以為這是堅持「原則」,其實不是!你所堅持的,不過是個人的偏見,這就是「我執」。

堅持原則,是指自己所堅持的,也會為其他人所接受;不僅現在的人可以接受,未來的人也可以接受,甚至過去也曾經被人接受過,這才叫做原則。

做人有做人的原則,做事有做事的原則。做人的原則首先要「保護自己」,可是保護自己並不表示要傷害他人;考慮自己的同時,也要尊重他人,自己受益,也希望對他人有幫助,秉持彼此互惠互助的立場,這種原則才是對的。

做事的原則,應該要以大多數人的利益為考量,如果所堅持的原則,是出於自私或為了少數人,或貪圖一時的方便,這就是偏見,就是執著。

但許多人經常分不清到底是「擇善固執」,還是把個人的偏見當成了原則?其實,只要觀察別人對這件事情的觀感,就能判斷出究竟是偏見還是原則。

如果你的想法和做法,讓每個人都覺得受不了、很痛苦,每個人都覺得那是錯的、有問題的,只有你認為是對的,那很可能就是偏見。能夠符合每一個人或是多數人共同的的想法和意願,那才是原則。

原則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時間或區域環境的不同而有所改變,唯一不變的是:一定是為眾人著想,能夠為大家所樂於接受的。

執著偏見的人,就是我執太重。我執會帶給我們很多煩惱,因為自我意識太強,自我中心太堅固,就會堅持自己的性情或想法,全身如同刺蝟般長滿利刺,「稜角」很多,動則傷人,而無法圓融待人。

所以有人說:「做人處事要內方而外圓」,「內方」就是原則,「外圓」就是不傷人。雖然在心裡有一定的標準,可是當需要變通的時候,也不要執意不變,食古不化。必須要有一些善巧方便,觀念想法適時地轉一個彎、換個角度,或是多用同理心、柔軟語,這樣才不會讓人覺得你很難相處,事情才容易成就。

時時提醒自己「內方外圓」的原則,也是化除我執的方法之一。更進一步說,如果我們能夠放下我執,不以自我為中心,任何事情都能看得開、看得淡、放得下,而且能夠包容所有的人、所有的事,自然而然就不會有偏見,當然就沒有煩惱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我要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NoName Team 電腦資訊討論區 |網站地圖

GMT+8, 2024-11-28 06:34 , Processed in 0.47252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