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19-6-12 22:43:0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akimaki2 於 2019-6-15 13:57 編輯
網速10GBE以上,PXE才有價值
而這點取決於主機板廠何時把10GBE作為標配
最理想的狀態是10GBE介面的硬碟,掛在IOT乙太網上作為資料節點來作為無服務器使用,
路由器採取類似FPGA/神經晶片的Gen 6架構,由於本質上可理解為電路,資料傳輸的部分只是轉投遞過程,不必像CPU那樣萬事一手抓,IOT節點可直接對節點,結構簡單效率更好
服役器只負責溝通開始傳輸的握手協調與動態分配信道資源,最理想是開發次世代的Gen 6作業系統,其次才是使用傳統Gen 4架構(CPU+作業系統/Linux,Win10,Dos)的兼容實現
較次一級的實現方式是通過SATA(或10GBE IO介面)連著硬碟的加強路由器做傳統中心式邊緣服務器使用,
PC端通過10GBE網路接收服務器資料開機,軟件就是DDWRT/Linux,Win10或是DOS
PXE的另一個瓶頸是,傳統低功耗路由器,IO讀寫能力極差,讀寫USB3速度大約是20MB/s
因此具備讀寫SSD能力與10GBE,兼具低功耗10-30W能力的加強路由器是PXE實用化的基礎
其實到10GB以上的高速就會發現所有的高速視頻與IO介面,所有中程通訊都只是局域網路協議的變種,只是換個口令與名字重新包裝而已
那意味著直接使用10GBE的乙太網路接口便可以實現包含視頻,資料所有中程通訊的局域網,甚至晶片間,CPU BUS PCI-E這類短程簡單通訊,也可以以簡化版本來整合為同一協議(向下整合)
關鍵在於如同現代CPU的PCI-E總線的做法,CPU/MCU晶片設計時就要把PCI-E/10GBE作為高速通訊單位來設計,
因為高速通訊除了具有網絡的本質外,另一個特性是穩定性與可靠度取決於硬體設計
表面上使用了大量標準訊框的架構會造成浪費與冗餘,但是實際上因為標準化,這些拆包裝包工作可以完全以硬體電路/FPGA的形式來實現,完全自動化,處理成本為零
同時因為高速通訊採用模塊化的收發模組設計,只需要Copy/Past就能增加IC的收發信道,因為是重複圖樣,因此完全適合自動化製造與自動光學檢查
通過信道數的倍化來提升頻寬是最有效率且穩定可行手段
期待不久後能使用有線與無線的100GBE IOT物聯網,來連接VR/MR,與隨身碟,硬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