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ame Team 電腦資訊討論區

 找回密碼
 我要註冊
搜索
查看: 22702|回復: 4

什麼是動態磁碟?可以做什麼?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5-12-24 17:39: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動態磁碟是 Windows 中的一種硬碟設定類型。跟他相對的就是一般我們常用的"基本磁碟",相較於動態磁碟,"基本磁碟"最容易管理。進階使用者與 IT 專業人員可以利用動態磁碟來獲得更大的效能與可靠性,動態磁碟在電腦中使用多部硬碟來管理資料。
        
基本磁碟使用"主要磁碟分割"、"延伸磁碟分割"以及"邏輯磁碟機"來組織資料。
Windows版本中,基本磁碟可以建立四個主要磁碟分割,或三個主要磁碟分割和一個延伸磁碟分割。延伸磁碟分割可以包含多個邏輯磁碟機 (最多支援 128個邏輯磁碟機)。基本磁碟上的磁碟分割無法與其他磁碟分割共用或分割資料。基本磁碟上的每個磁碟分割都是磁碟上的獨立個體。
        
動態磁碟可包含許多動態磁碟區 (大約2000 個),其作用類似基本磁碟上的主要磁碟分割一樣。
跟基本磁區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同磁碟區的數據的已被分割、共用。在某些 Windows 版本中,您可以將多個個別動態硬碟結合為單一動態磁碟區、將資料分散儲存在數顆硬碟,或是產生資料複本並儲存在數顆硬碟 (稱為鏡像)以獲得更好的可靠性,也就是常聽說的"軟RAID",不需用到RAID卡,也能有RAID一樣的效能。

文章來源:什麼是動態磁碟?可以做什麼?
發表於 2016-2-2 10:57:35 | 顯示全部樓層
將動態磁碟改回基本磁碟

更新日期: 2005年1月
適用於: Windows Server 2003, Windows Server 2003 R2, Windows Server 2003 with SP1, Windows Server 2003 with SP2
To change a dynamic disk back to a basic disk
Using the Windows interface

Using a command line

Using the Windows interface
對於您想要從動態轉換成基本的磁碟,請備份其上面所有的磁碟區。

如需備份磁碟區的相關資訊,請參閱<相關主題>。

開啟 [電腦管理 (本機)]。

在主控台樹狀目錄中,依序按一下 [電腦管理 (本機)]、[存放] 及 [磁碟管理]。

在您要轉換成基本磁碟的動態磁碟中的每個磁碟區按一下滑鼠右鍵,再按 [刪除磁碟區] 來刪除磁碟上的每一個磁碟區。

當磁碟上所有的磁碟區均已刪除後,在該磁碟上按一下滑鼠右鍵,再按 [轉換成基本磁碟]。

附註
若要在本機電腦上執行此程序,您必須是本機電腦上 Backup Operators 群組或 Administrators 群組的成員,或是已被委派適當的權限。若要遠端執行此程序,您必須是遠端電腦上 Backup Operators 群組或 Administrators 群組的成員。如果該電腦已加入網域,則 Domain Admins 群組的成員便可執行此程序。做為安全性的最佳作法,請考量使用 [執行身分] 來執行此程序。如需相關資訊,請參閱預設本機群組、預設群組及使用執行身分。

若要開啟 [電腦管理],請按一下 [開始],再按一下 [控制台],連按兩下 [系統管理工具],再連按兩下 [電腦管理]。

在您將磁碟變回基本磁碟之前,在該磁碟上不可以有任何的磁碟區,也不可以包含任何的資料。如果想要保留資料,請在將磁碟轉換為基本磁碟之前備份或將其移到另一磁碟區。

一旦將動態磁碟變更回基本磁碟,則在此磁碟上就只可以建立磁碟分割及邏輯磁碟機。

Using a command line
對於您想要從動態轉換成基本的磁碟,請備份其上面所有的磁碟區。

如需備份磁碟區的相關資訊,請參閱<相關主題>。

開啟命令提示字元。

類型:

diskpart

在 DISKPART 提示下,鍵入:

list disk

記下您想要轉換為基本磁碟的動態磁碟。

在 DISKPART 提示下,鍵入:

select diskn

在 DISKPART 提示下,鍵入:

detail diskn

針對磁碟中的每個磁碟區,在 DISKPART 提示下,鍵入:

select volume=n

接著鍵入:

delete volume

在 DISKPART 提示下,鍵入:

select diskn

指定您要轉換成基本磁碟的磁碟之磁碟編號。

在 DISKPART 提示下,鍵入:

convert basic


數值        描述
list disk
顯示磁碟清單及其相關資訊,例如,其大小、可用空間數量、磁碟是基本磁碟還是動態磁碟,以及磁碟使用的是主要開機記錄 (MBR) 還是 GUID 磁碟分割表 (GPT) 磁碟分割樣式。使用星號 (*) 標記的磁碟具有焦點。
select disk
請選取指定的磁碟,(其中 n 為磁碟編號),並將焦點轉移到其上。
detail disk
顯示選定磁碟的內容及該磁碟上的磁碟區。
select volume
請選取指定的磁碟區 (其中 n 為磁碟區編號),並將焦點轉移到其上。如果未指定磁區,則 select 命令會列示具有焦點的目前磁區。您可以透過編號、磁碟機代號或掛接點路徑來指定磁碟區。在基本磁碟上,選取磁碟區亦會提供對應的磁碟分割焦點。
delete volume
刪除選取的磁碟區。您無法刪除系統磁碟區、開機磁碟區,或任何包含作用中分頁檔案或損毀傾印 (記憶體傾印) 的磁碟區。
convert basic
將空的動態磁碟轉換為基本磁碟。
附註
若要在本機電腦上執行此程序,您必須是 Backup Operators 群組或 Administrators 群組的成員,或是已被委派適當的權限。如果該電腦已加入網域,則 Domain Admins 群組的成員便可執行此程序。做為安全性的最佳作法,請考量使用 [執行身分] 來執行此程序。如需相關資訊,請參閱預設本機群組、預設群組及使用執行身分。

若要開啟命令提示字元,請按一下 [開始],依序指向 [所有程式] 及 [附屬應用程式],再按一下 [命令提示字元]。

在您將磁碟變回基本磁碟之前,在該磁碟上不可以有任何的磁碟區,也不可以包含任何的資料。如果想要保留資料,請在將磁碟轉換為基本磁碟之前備份或將其移到另一磁碟區。

一旦將動態磁碟變更回基本磁碟,則在此磁碟上就只可以建立磁碟分割及邏輯磁碟機。

如需 DiskPart 的相關資訊,請參閱 [相關主題]。
https://msdn.microsoft.com/zh-tw/library/cc776315(v=ws.10).aspx
發表於 2016-2-2 11:02:17 | 顯示全部樓層
M$ 動態磁碟,類似 Linux 的 LVM,是一種新型的硬碟分割表

官方說明文件比較模糊
若對它的運作方式有興趣,可去搜尋參考 LVM 的圖解說明,其原理是一樣的


傳統分割表(M$ 稱基本磁區),已經用了10幾年了
有很多限制為人詬病,例如:
--------------------------------------------
1.0軌或分割表損壞,整顆硬碟資料報銷

2.無法動態增加磁區容量,有些軟體可以透過修改分割表的方式來增加,但那不是硬碟分割表的原先設計,是設計範圍外的操作,沒有安全保證。

3.有4個主分割,或 3主分割 1延伸磁區(65邏輯磁碟)的限制


動態分割「不使用」傳統分割表
它會在硬碟最末尾留下 8MB,當作所謂分割表資料庫

分割數量有限制,但比傳統分割表大非常多
啟動區,要放哪個分割,沒有限制
沒有所謂主分割、延伸分割、邏輯磁區這種差別
每個分割都可視為主分割

分割資料庫會在各硬碟間自動互相備份,假如你的電腦不只一顆硬碟的話
若其中一顆的分割表損壞,會參考另一顆備份的進行還原,資料不會毀損

換言之,若硬碟有兩顆以上,都用動態分割
它的分割表損壞機率,接近於 0
因為當其中一顆分表損壞,就會參考另一顆的備份,進行修理


動態磁區,可動態增加大小
例如 C: 原先只割 10GB,後來覺得不夠用了,可以把它轉成動態磁區
加一台空白硬碟,也分割動態磁區,把容量給 C:,然後 C: 就會變大
轉換動態磁區的操作,無法逆轉,一旦轉換成功,就不能還原了

動態磁區支援「軟體式磁碟陣列」
等量磁區 = RAID 0
鏡射磁區 = RAID 1/5 (僅有 server 版支援)


至於好不好用,見人見智

1.首先這是 M$ 的專門分割表格式,與其它作業系統都不相容,在這邊指的不是 NTFS,NTFS 是檔案系統,其它作業系統有機會讀取。而動態磁區是分割表的一種,其它作業系統會視這顆硬碟為損壞磁區。

2.再來一個問題是,M$ 其實連自己的 windows 安裝程式,都不支援動態磁區,會被辨識為損壞磁區...,它只有在進入 windows 後,才能辨識出動態磁碟。這一點真的蠻扯的,也是很多人不願意使用的原因。

如果要使用,建議先確實瞭解那是什麼東西 (參考 windows 說明檔)
還有,不要使用在系統碟 (因為無法重灌)

不過事實上,安裝時,系統碟也無法直接指定動態磁區啦
只能在灌好後再轉換

用在資料碟的情況,重灌前先拔除,灌好再插上,比較保險

已經用在系統碟的情況,記得重灌前一定要備份資料
並非單指 C:,而是整顆硬碟資料都會不見(分割表不相容的原因)

如果硬碟只有一顆,基本上是不需要使用動態分割,使用了不會有任何好處

但如有兩顆以上硬碟,可以考慮使用,也只有兩顆以上硬碟,才能感受到它的好處
http://www.pczone.com.tw/vbb3/thread/3/138896/
發表於 2016-2-2 11:22:36 | 顯示全部樓層
在電腦發展的初期,“大容量”硬碟的價格還相當高,解決資料存儲安全性問題的主要方法是使用磁帶機等設備進行備份,這種方法雖然可以保證資料的安全,但查 閱和備份工作都相當繁瑣。1987年, Patterson、Gibson和Katz這三位工程師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發表了題?《A Case of 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廉價磁片冗餘陣列方案)》的論文,其基本思想就是將多隻容量較小的、相對廉價的硬碟驅動器進行有機組合,使其性能超過一隻昂貴的大硬碟。這一 設計思想很快被接受,從此RAID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資料存儲進入了更快速、更安全、更廉價的新時代。
  磁碟陣列對於個人電腦用戶,還是比較陌生和神秘的。印象中的磁碟陣列似乎還停留在這樣的場景中:在寬闊的大廳裏,林立的磁片櫃,數名表情陰鬱、早早謝 頂的工程師徘徊在其中,不斷從中抽出一塊塊沈重的硬碟,再插入一塊塊似乎更加沈重的硬碟……終於,隨著大容量硬碟的價格不斷降低,個人電腦的性能不斷提 升,IDE-RAID作?磁片性能改善的最廉價解決方案,開始走入一般用戶的電腦系統。本期的重頭戲便是“一步一步教你用RAID”。


一、RAID技術規範簡介

  RAID技術主要包含RAID 0~RAID 7等數個規範,它們的側重點各不相同,常見的規範有如下幾種:

  RAID 0:RAID 0連續以位元或位元組?單位分割資料,並行讀/寫於多個磁片上,因此具有很高的資料傳輸率,但它沒有資料冗餘,因此並不能算是真正的RAID結構。 RAID 0只是單純地提高性能,並沒有?資料的可靠性提供保證,而且其中的一個磁片失效將影響到所有資料。因此,RAID 0不能應用於資料安全性要求高的場合。

  RAID 1:它是通過磁片資料鏡像實現資料冗余,在成對的獨立磁片上?生互?備份的資料。當原始資料繁忙時,可直接從鏡像拷貝中讀取資料,因此RAID 1可以提高讀取性能。RAID 1是磁碟陣列中單位成本最高的,但提供了很高的資料安全性和可用性。當一個磁片失效時,系統可以自動切換到鏡像磁片上讀寫,而不需要重組失效的資料。

  RAID 0+1: 也被稱?RAID 10標準,實際是將RAID 0和RAID 1標準結合的?物,在連續地以位元或位元組?單位分割資料並且並行讀/寫多個磁片的同時,?每一塊磁片作磁片鏡像進行冗餘。它的優點是同時擁有RAID 0的超凡速度和RAID 1的資料高可靠性,但是CPU佔用率同樣也更高,而且磁片的利用率比較低。

  RAID 2:將資料條塊化地分佈於不同的硬碟上,條塊單位?位元或位元組,並使用稱?“加重平均改錯碼(海明碼)”的編碼技術來提供錯誤檢查及恢復。這種編碼技術需要多個磁片存放檢查及恢復資訊,使得RAID 2技術實施更複雜,因此在商業環境中很少使用。

  RAID 3:它同RAID 2非常類似,都是將資料條塊化分佈於不同的硬碟上,區別在於RAID 3使用簡單的奇偶校驗,並用單塊磁片存放奇偶校驗資訊。如果一塊磁片失效,奇偶盤及其它資料盤可以重新?生資料;如果奇偶盤失效則不影響資料使用。 RAID 3對於大量的連續資料可提供很好的傳輸率,但對於亂數據來說,奇偶盤會成?寫操作的瓶頸。

  RAID 4:RAID 4同樣也將資料條塊化並分佈於不同的磁片上,但條塊單位?塊或記錄。RAID 4使用一塊磁片作?奇偶校驗盤,每次寫操作都需要訪問奇偶盤,這時奇偶校驗盤會成?寫操作的瓶頸,因此RAID 4在商業環境中也很少使用。

  RAID 5:RAID 5不單獨指定的奇偶盤,而是在所有磁片上交叉地存取資料及奇偶校驗資訊。在RAID 5上,讀/寫指標可同時對陣列設備進行操作,提供了更高的資料流程量。RAID 5更適合於小資料塊和隨機讀寫的資料。RAID 3與RAID 5相比,最主要的區別在於RAID 3每進行一次資料傳輸就需涉及到所有的陣列盤;而對於RAID 5來說,大部分資料傳輸只對一塊磁片操作,並可進行平行作業。在RAID 5中有“寫損失”,即每一次寫操作將?生四個實際的讀/寫操作,其中兩次讀舊的資料及奇偶資訊,兩次寫新的資料及奇偶資訊。

  RAID 6:與RAID 5相比,RAID 6增加了第二個獨立的奇偶校驗資訊塊。兩個獨立的奇偶系統使用不同的演算法,資料的可靠性非常高,即使兩塊磁片同時失效也不會影響資料的使用。但RAID 6需要分配給奇偶校驗資訊更大的磁碟空間,相對於RAID 5有更大的“寫損失”,因此“寫性能”非常差。較差的性能和複雜的實施方式使得RAID 6很少得到實際應用。

  RAID 7:這是一種新的RAID標準,其自身帶有智慧化即時操作系統和用於存儲管理的軟體工具,可完全獨立於主機運行,不佔用主機CPU資源。RAID 7可以看作是一種存儲電腦(Storage Computer),它與其他RAID標準有明顯區別。

  除了以上的各種標準(如表1),我們可以如RAID 0+1那樣結合多種RAID規範來構築所需的RAID陣列,例如RAID 5+3(RAID 53)就是一種應用較?廣泛的陣列形式。用戶一般可以通過靈活配置磁碟陣列來獲得更加符合其要求的磁片存儲系統。

  開始時RAID方案主要針對SCSI硬碟系統,系統成本比較昂貴。1993年,HighPoint公司推出了第一款IDE-RAID控制晶片,能夠利 用相對廉價的IDE硬碟來組建RAID系統,從而大大降低了RAID的“門檻”。從此,個人用戶也開始關注這項技術,因?硬碟是現代個人電腦中發展最? “緩慢”和最缺少安全性的設備,而用戶存儲在其中的資料卻常常遠超電腦的本身價格。在花費相對較少的情況下,RAID技術可以使個人用戶也享受到成倍的磁 片速度提升和更高的資料安全性,現在個人電腦市場上的IDE-RAID控制晶片主要出自HighPoint和Promise公司,此外還有一部分來自 AMI公司(如表2)。
面向個人用戶的IDE-RAID晶片一般只提供了RAID 0、RAID 1和RAID 0+1(RAID 10)等RAID規範的支援,雖然它們在技術上無法與商用系統相提並論,但是對普通用戶來說其提供的速度提升和安全保證已經足夠了。隨著硬碟介面傳輸率的 不斷提高,IDE-RAID晶片也不斷地更新換代,晶片市場上的主流晶片已經全部支援ATA 100標準,而HighPoint公司新推出的HPT 372晶片和Promise最新的PDC20276晶片,甚至已經可以支援ATA 133標準的IDE硬碟。

  在主板廠商競爭加劇、個人電腦用戶要求逐漸提高的今天,在主板上板載RAID晶片的廠商已經不在少數,用戶完全可以不用購置RAID卡,直接組建自己的磁碟陣列,感受磁片狂飆的速度。

二、通過硬體控制晶片實現IDE RAID的方法

  在RAID家族裏,RAID 0和RAID 1在個人電腦上應用最廣泛,畢竟願意使用4塊甚至更多的硬碟來構築RAID 0+1或其他硬碟陣列的個人用戶少之又少,因此我們在這裏僅就這兩種RAID方式進行講解。我們選擇支援IDE-RAID功能的升技KT7A-RAID主 板,一步一步向大家介紹IDE-RAID的安裝。升技KT7A-RAID集成的是HighPoint 370晶片,支援RAID 0、1、0+1。

  做RAID自然少不了硬碟,RAID 0和RAID 1對磁片的要求不一樣,RAID 1(Mirror)磁片鏡像一般要求兩塊(或多塊)硬碟容量一致,而RAID 0(Striping)磁片一般沒有這個要求,當然,選用容量相似性能相近甚至完全一樣的硬碟比較理想。?了方便測試,我們選用兩塊60GB的希捷酷魚Ⅳ 硬碟(Barracuda ATA Ⅳ、編號ST360021A)。系統選用Duron 750MHz的CPU,2×128MB樵風金條SDRAM,耕升GeForce2 Pro顯卡,應該說是比較普通的配置,我們也希望借此瞭解構建RAID所需的系統要求。

1.RAID 0的創建

第一步

  首先要備份好硬碟中的資料。很多用戶都沒有重視備份這一工作,特別是一些比較粗心的個人用戶。創建RAID對資料而言是一項比較危險的操作,稍不留神 就有可能毀掉整塊硬碟的資料,我們首先介紹的RAID 0更是這種情況,在創建RAID 0時,所有陣列中磁片上的資料都將被抹去,包括硬碟分區表在內。因此要先準備好一張帶Fdisk與format命令的Windows 98?動盤,這也是這一步要注意的重要事項。

第二步

  將兩塊硬碟的跳線設置?Master,分別接上升技KT7A-RAID的IDE3、IDE4口(它們由主板上的HighPoint370晶片控制)。 由於RAID 0會重建兩塊硬碟的分區表,我們就無需考慮硬碟連接的順序(下文中我們會看到在創建RAID 1時這個順序很重要)。

第三步

  對BIOS進行設置,打開ATA RAID CONTROLLER。我們在升技KT7A-RAID主板的BIOS中進入INTEGRATED PERIPHERALS選項並開?ATA100 RAID IDE CONTROLLER。升技建議將開機順序全部改?ATA 100 RAID,實際我們發現這在系統安裝過程中並不可行,難道沒有分區的硬碟可以?動嗎?因此我們仍然設置軟盤機作?首選項。

第四步
  接下來的設置步驟是創建RAID 0的核心內容,我們以圖解方式向大家詳細介紹:
   1.系統BIOS設置完成以後重?電腦,開機檢測時將不會再報告發現硬碟。
   2.磁片的管理將由HighPoint 370晶片接管。
   3.下面是非常關鍵的HighPoint 370 BIOS設置,在HighPoint 370磁片掃描介面同時按下“Ctrl”和“H”。
   4.進入HighPoint 370 BIOS設置介面後第一個要做的工作就是選擇“Create RAID”創建RAID。
   5.在“Array Mode(陣列模式)”中進行RAID模式選擇,這裏能夠看到RAID 0、RAID 1、RAID 0+1和Span的選項,在此我們選擇了RAID 0項。
   6.RAID模式選擇完成會自動退出到上一級功能表進行“Disk Drives(磁碟機)”選擇,一般來說直接回車就行了。
   7.下一項設置是條帶單位大小,缺省值?64kB,沒有特殊要求可以不予理睬。
   8.接著是“Start Create(開始創建)”的選項,在你按下“Y”之前,請認真想想是否還有重要的資料留在硬碟上,這是你最後的機會!一旦開始創建RAID,硬碟上的所有資料都會被清除。
   9.創建完成以後是指定BOOT?動盤,任選一個吧。

   按“Esc”鍵退出,當然少不了按下“Y”來確認一下。

   HighPoint 370 BIOS沒有提供類似“Exit Without Save”的功能,修改設置後是不可逆轉的。

第五步

  再次重?電腦以後,我們就可以在螢幕上看到“Striping(RAID 0)for Array #0”字樣了。插入先前製作的?動盤,?動DOS。打開Fdisk程式,咦?怎么就一個硬碟可見?是的,RAID陣列已經整個被看作了一塊硬碟,對於作業 系統而言,RAID完全透明,我們大可不必費心RAID磁片的管理,這些都由控制晶片完成。接下來按照普通單硬碟方法進行分區,你會發現“這個”硬碟的容 量“變”大了,仔細算算,對,總容量就是兩塊硬碟相加的容量!我們可以把RAID 0的讀寫比喻成拉鏈,它把資料分開在兩個硬碟上,讀取資料會變得更快,而且不會浪費磁碟空間。在分區和格式化後千萬別忘了啟動主分區。

第六步

  選擇作業系統讓我們頗費周折,HighPoint370晶片提供對Windows 98/NT/2000/XP的驅動支援,考慮到使RAID功能面向的是相對高級的用戶,所以我們選擇了對新硬體支援更好的Windows XP Professional英文版(採用英文版系統主要是?了方便後面的Winbench測試,大家自己使用RAID完全可以用中文版的作業系統), Windows 2000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硬體支援方面顯然不如Windows XP Professional。

第七步

  對於採用RAID的電腦,作業系統的安裝和普通情況下不一樣,讓我們看看圖示,這是在Windows XP完成第一步“文件複製”重?以後出現的畫面,安裝程式會以英文提示“按下F6安裝SCSI設備或RAID磁片”,這一過程很短,而且用戶往往會忽視螢 幕下方的提示。

  按下F6後出現安裝選擇,選擇“S”將安裝RAID控制晶片驅動,選擇“Enter”則不安裝。

  按下“S”鍵會提示插入RAID晶片驅動盤。

  鍵入回車,安裝程式自動搜索驅動盤上的程式,選擇“WinXP”那一個並回車。

  如果所提供的版本和Windows XP Profesional內置的驅動版本不一致,安裝程式會給出提示讓用戶進行選擇。

  按下“S”會安裝軟碟所提供的而按下“Enter”則安裝Windows XP Professional自帶的驅動。按下“S”後又需要確認,這次是按“Enter”(這個……確認太多了,呵呵)。接下來是正常的系統安裝,和普通安裝沒有任何區別。
http://lagunawang.pixnet.net/blo ... %E5%8E%9F%E7%90%86-
發表於 2016-11-17 02:43:21 | 顯示全部樓層
沒事多灌水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我要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NoName Team 電腦資訊討論區 |網站地圖

GMT+8, 2024-11-28 07:26 , Processed in 0.32982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